在一片坡度不大的地块上,有位中年老哥正在放牧,几只瘦得皮包着骨头的牛、羊,被高高的骨架支着,连叫的声音都已经很微弱,在有气无力地挪动着。远处影影绰绰地有个黑点在动,像是在雪下刨着什么。
在中年老哥的不远处,有个小孩子双手揣着衣袖,脸已是冻得紫青。小男孩喊着爹爹,正在向那位老哥走去,他的腋下,还夹着几根干枯的柴草。
来到爹爹跟前,小男孩把柴草递给了他,躲着脚在不停地搓着自己的小手。爹爹忙捧起孩子的手,也在为他搓着,又用口中哈出的热气,来温暖孩子的手。又见老哥伸起了自己的衣袖,孩子习惯地忙把小手,伸进了爹爹的袖筒里,他在用爹爹的体温,捂着自己那双冰冷的手。
桑吉和碧珠相对看了看,便向中年老哥走了过去。来到近前,桑吉便打礼搭话问道:
“老哥,我想和您打听一个人。”
中年老哥见他们谦和有礼,也没有躲避,便微微低了一下头算是还礼了。他把孩子揽在自己的怀中,两只手贴在孩子那冻得冰冷的小脸上,习惯地在为孩子遮风避冷。他没有说话,只在静静地看着两位陌生的人。
“有一对夫妇,和我穿的衣装差不多,好像也有一个小孩儿,不知您可否见过?”此刻,桑吉的一身装扮,正是为了寻找和自己穿着同样衣装的哥哥,他比划着问道。
孩子紧紧地靠在中年大哥的怀里,胆怯地看着桑吉和碧珠。大哥看看孩子,在用手轻轻地摸着孩子的头。孩子紧贴着身子和自己的爹爹靠在一起。
“不要怕,看这叔叔不像是坏人。”中年大哥安慰着小男孩。
碧珠微笑着看着孩子,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个馍,递到孩子的小手上,说:
“饿了吧,吃吧,婶婶这里还有。”
小男孩看着碧珠手中的馍,又看看自己的爹爹。中年大哥对孩子点着头温和地说:
“是这位婶婶给的,就接着吧。”
小男孩看着碧珠的眼睛,胆怯地接过馍之后,又在看自己的爹爹。可没等爹爹再发话,他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好可爱的孩子,慢慢吃。”碧珠慈爱地看着小男孩,在用手轻轻地摸着他那冰冷的小脸。
“咳,这年头孩子们苦哇,连肚子都填不饱。”中年大哥搂着孩子,下意识地向后躲了躲,说道。
“好吃吗?给,再吃一个。”碧珠见孩子很快就把馍吃完了,就又递给了他一个。
孩子腼腆地看着碧珠,又接过了那个馍,可这回他没有再吃。
“走,到家里说话。”中年大哥看看桑吉他们,又看了看孩子,他叹了口气,用手示意着说道。说完,他就忙着去赶他那几只瘦骨嶙峋的牛、羊去了。
来到窑洞前,中年大哥向里面喊了一声:
“哎!屋里头的,来客人了。”
掀开门帘出来的,正是刚才的那位大嫂,她看看桑吉和碧珠,又看看自家的男人,有些不解。
“娘,给您,是这个婶婶给的。”小孩跑了过来,手里举着那个馍,在喊着给自己的娘。
大嫂忙把孩子拉向自己,在用她那粗糙的手,摸着孩子冰凉的小脸蛋,说:
“还是娃吃吧,吃饱了才会长高。”
“娘,我吃过了,您吃。”孩子仍仰头举着馍,让自己的娘吃。
大嫂猫下腰,紧紧地搂住懂事的孩子,又把自己的脸贴在了孩子的小脸上。
“去,烧点热水,招呼一下客人。”
“哦。”大嫂领着孩子的手,这才引着碧珠和桑吉进了他们的窑洞。
窑洞里有些暗,但还算不那么寒冷,地的中央有一个用泥围起来的火塘。大嫂见家人都回来了,又来了客,就忙把封着的火挑开,放上了一把柴草。火塘冒着烟,慢慢火苗便燃了起来。孩子坐在火塘边,伸着冻僵的小手在烤火。大嫂拿过了两块不怎么成型的木头,放在了火塘边,就算是座位了,她在请碧珠和桑吉坐下。火燎着木架上的陶罐,慢慢地冒出了热气。大嫂拿过碗来,取下土陶罐子,分别在为碧珠和桑吉倒着热水。
中年大哥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他把几小块干枯的木头疙瘩放在火塘边,也挨着孩子坐下伸着手在烤火。沉默了好一会儿,见桑吉一再在看着他,他这才说话:
“家里清贫,让你们见笑了。”
“都是一样的,怎么会?”桑吉微笑着回答着。
“刚才,你们问的那对夫妇和你的穿着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说的那两个人。”中年大哥又在沉默,他又烤了一会儿火,才边拨着火塘里的火,边慢慢地提起了话头。他说着又停了停,看着自己身边的孩子踌躇了一下,叹了口气,又接着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