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楚昭王还是很能客观的对待占卜的说法,很有自己的主见。这次,周太史又让楚昭王祭祀,想通过祭祀将祸难转移到大臣身上,楚昭王又说话了:
“这样那行,所谓去掉腹心的疾病,应该对症治疗,但是现在却要将这些病转移到大腿和胳膊上,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大臣们就是我的大腿和胳膊,虽然我好了,但是大腿和胳膊因此而失去了,即便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上天能够额昂我夭折吗?若是我有罪,就必然要受到惩罚,这又能转移到哪里去呢?”
于是,楚昭王这次还是不祭祀。
这就是楚昭王对待祭祀的态度,绝不轻信,要有自己的观点。
现在,面对气势汹汹的吴军,战与不战,胜与不胜,楚国面临决策,需要新的占卜。
于是,楚王就在出兵前,很是认真的为“决战”算了一卦,结论不太好,卦象显示:不吉利。
于是,楚王就为“退兵”也算上一卦,看看怎么样,没想到,也是不吉利。
这倒好,现在进兵不吉利,退兵也不吉利,这是让自己要完蛋在“城父”吗?
楚昭王就说:
“看来是老天爷要我死在这里吧,战也不是,不战也不是,这就是要我进退皆不可的意思,那就是停在这里了。
不过,如果这次与吴国作战,真的让楚军失败了,真是还不如死了。如果抛弃了了盟约,见死不救,也是不如死了更好,都是死,还是进行战斗报仇,就是死了更值得,我决定:战斗吧,同志们。”
楚昭王对待生死真是很豁达,生而何欢,死亦何忧。
不过他的身份太特殊了,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君王,既然君王谈到了生死,就必然的要考虑后续继承人的事情,这是国家大事。
楚昭王在出兵前就命令公子申,也就是现在的楚国令尹,他的哥哥子西,让他继承楚王位。这让子西大吃一惊,楚王还活着,就这样搞,到底是什么意思,谁也猜不透。令尹子西打死也不同意,坚决的推辞。
于是,楚昭王又命令自己的另一个哥哥子期继位,子期也不是傻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因此也拼命不接受。
楚昭王真是纳了闷了,这个楚王的位置竟然让不出去了,于是就命令自己的弟弟公子启(子閤)继承楚王,子閤当然也是不同意了,现在楚王还活着,就是因为算了一卦,情绪不是很高,可能是患了抑郁症吧,因此就拼命的推让王位,这个样子,谁敢继承,这不是在老虎头上翻跟头吗。
你就多让弟弟活两天吧,公子启更是坚决推辞。
好在楚昭王很是诚恳,和弟弟子閤连续推让了五次,又是许诺,又是思想工作,又是国家大义等等,终于子閤勉强的答应了,不过提出这是暂时的代替,绝不是真正的继承。
楚昭王安排好这一切后,就要开战的时候,准备和吴国拼命,反正自己已经是快要死的人了,王位也安排好了,后事也处理好了,破釜沉舟,拼死决战,为楚国雪耻。
没想到,楚昭王计划的很好,准备拼死在沙场上,但人算不如天算,上天安排他的死亡,不是让他拼命在沙场上,而是让他悄悄的死在床上,楚昭王果然病了。
鲁哀公六年,十六日,楚昭王咬牙坚持攻打“大冥”,战斗十分的激烈,战斗中,楚王的精神高度紧张,血压升高,身体很不舒服,回到“城父”就死了,估计是脑溢血吧。
楚昭王死了。
楚昭王真是很不幸的一代楚王,他很努力,但是身份很尴尬,本来自己的母亲是应该嫁给太子建的,没想到被楚平王给霸占了,好在太子建被废,自己才被拥立为太子,而后继承了王位,但是由于爸爸楚平王给自己埋下的仇敌太厉害了,一个伍子胥已经够可以了,还加上一个伯嚭,真是送给吴国一对儿文武大臣的复仇班子,终于被吴国攻破楚都,自己变成了流浪的国王,差一点就淹死在汉水中,现在终于走完了他悲壮的一生。
按照之前的约定,楚昭王死了应该是子閤当楚王,这个子閤也真的没想到,为了安慰哥哥抑郁症所答应的事情,真的成了真事儿,他可不敢当国君,于是子閤就说:
“君王舍弃了他的儿子,而让位于三位兄弟们,我们怎敢忘记国君的恩情,服从国君的命令就是顺从,拥立国君的儿子,也是顺从,双重的顺从都不能丢失啊。”
所以,他与子西、子期秘密的商量后,转移了军队。
封闭了所有的道路,然后迎接的楚昭王和越国女子生的儿子公子章回来,并拥立他为国君,然后撤兵回国办丧事。
这就是后来的:楚惠王。
吴国又一次胜利了,而且还是赢得很轻松,真是爽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