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华同盟,是新大明的重要内容,大明朝庭的中书院又在新大明的建设中起到重林作用,中书院的人员选择上也影响新大明的建设,中书院的成员的个人观点或想法,会通过朝庭成为政策,从而放大的政府行动。
中书院增加了许多人,从整体人员结构上,主要是自然科学和有仁德观念的人员。崇祯想象中,中华的发展不但要跨越圣人言的束缚,而且要为中华民族弥补基础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发展的不足,基础知识上自然科学方面必须迅速补充上来,除了大办办学,包括大办基础知识的学堂外,在管理人员上必须增加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人员。
大办学堂与民兵训练是中华同盟的两项重要内容,各省、各加盟国,都必须办大学堂,办大学堂,必须要有中小学堂为基础,教育事业和文化发展是中华同盟各地各族的重要内容,原先没有学堂的地方,也必须办学,可以使用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也可使用通用的汉语。
民兵训练,是军事训练或国人体格训练的重要一环,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与社会问题也相关。民兵训练是义务兵制的基础,民兵是辅兵的基础,辅兵又是战兵的基础,有外敌侵入时,当地民兵也必须参战,民兵与战兵紧密相连,民兵制度也与社会制紧密相连。
象旧大明或历史上的一些朝代,江山只是一家的,军户或国人的生活都无法保证,谁还愿意当民兵或义务兵。先前的大明,只是九边划入了特区,按特区的政策,军户和民户都获得了生活保障,又有战伤战死抚恤政策,众军户和民户才愿意保卫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保卫大明。
现在的大明,实行义务兵制度上的职业兵,民兵向辅兵或战兵转化的过程,也是义务兵向职业兵转化的过程,民兵是义务兵的基础,辅兵是义务兵的当值阶段。
义务兵制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建设必须得到广大族民或国人的支持,必须是保卫族民的生活的一面比压窄族民的财富的一面大,族民才愿意充当义务兵,也就是说,义务兵制对政府或社会有要求,政府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代表族民,才能得到对义务兵制的支持。进一步的说,政府必须在违护国人或族民的利益达到了一定的程上,具有一定的国人性,能得到国人的支持,国人才愿意担当义务兵。
部落兵具有为部落人员谋生存的一面,部落兵有普遍的族民参加,也是义务兵的一种形式。
民兵制也增加族民或国人的体质训练,普遍的民兵训练加上义务兵制度,也是增加天下人体质的重要措施,即是和平时期,也以体育比赛的形式进行,中华文化中的“勇”也要求练体比赛,华山之麓有大型的竞技场,华山就是想当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
旧大明军与后金的兵员相比,就是体质相差较大,后金兵是猎人出身,穿山搏斗都有基础,大明的兵员是农民,需要的是顽强的劳作,体质较差,再加上明军无钱粮训练,后金军从小就开始训练,明军人心不齐,将领之间勾心斗角,而后金强调奴尔哈赤的意志,服从一人,敢于拚命,明军与后金的战力之比就相差一大节。
唐朝时,唐兵与阿拉伯人打了一战,唐军二万多人,阿拉伯军十万人,阿拉伯军是当时进攻世界,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强军,以为打唐军也和其它军队一样,能迅速取胜,结果唐军打得很顽强,虽然唐军最高长官高仙芝的指挥有点呆板,战役以唐军失败而终,但唐军以一万多兵的死亡代价消耗了阿拉伯军三四万兵员,阿拉伯军再也不敢攻唐军的其它地方了。唐军府兵制基础上的训练体现了强大的战斗力。
现在新大明的中华同盟的天下,实行义务兵制,一面是为了清剿土匪的需要,各地的土匪必须剿灭,另一面也是给各在政府提出要求,要求各地政府必须能够实行义务兵制,实行义务兵制,就必须改善对族民或国人的态度。
中华同盟都是一些愿意归顺大明的地区或国家,一般情况下是尊重大明的,这也给大明军队提出了要求,大明必须尊重地方上各族,有事协商,按原则办事,不能胡作非为。
大明军队掌握了火炮和最选进的热武器或冷武器,其他各地的民兵只是原先掌握的武器或一般武器,民兵训练也是一般的强体训练或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