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贸易原则问题。以自由贸易为基础,以官方干预为辅助。以公开贸易为主,不允许地下贸易存在。
众商人自己选择贸易内容是贸易发展的基础,商人多了,就可能出现少部分商人过份谋取暴利的现象,这种过份谋取暴利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地区之间或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政府部门应适当的介入,抑制过份的暴利,以缓解可能激起的矛盾。
政府干预物价的方法是,一方面对一些特别离谱的物品公布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另一方面派出可靠的人员做为政府商人的代表出入商场,执行政府指导价。也可起用一些信用度高的商家,定为官商,承担指导价的作用。
当时颜毅敏也说可行,后世企业也有广告费,商人有了官商的称号,虽然暂时会少一点暴利,但长久的经济利益却拥有了,有的商人也目光远大,愿意保持长久利益,而放弃暂时暴利。
7、内外问题。贸易以大明内部区域为主,以对外贸易为辅。粮食主要供内部各地,对外部国家的粮食供应,还没有能力管。向外销售产品也有限度,丝绸虽然也有许多外销,还是要注意进出口平衡,才能保持长久,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8、手工业问题。所在大明区域都应大力发展手工业,特别是一些食品加工,日用生活品的生产,食品加工能更容易的保存食品,能把粮食保存更久,日用产品也是生活的必须品。
9、加工动力问题。水利动力加工是当时的重要加工动力,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机械动力,充分发挥人力,水力等现有的加工动力为基础,进一步扩宽水利力利用,发展机械动力。
10、信息中心问题。利用官方信息机构,掌握产品信息,提供产品的生产供需情报。
当时,众人基本上接受了崇祯的观点,认为有用或是对的才接受是真正的接受,因为对方有权力而接受,可能是表面的接受,表面的接受可能不是真正的接受。
崇祯成立了一个“经济信息中心”,是一个兼顾情报局和天下书社的机构,也就是即掌握了情况局的经济信息情况,又有“天下书社”那种哲人思维,是一个和情报局、天下书社、圣院等地一样的受皇帝直接管理的机构,不置于中书院,甚至户部之下,就对经济问题重视的结果。
颜毅敏成为了经济信息中心的长官,要颜寻找一个或几个专职人员主管,再招一批工作人员处理一般事务,有些人,可能从情报局和天下书社聘请人兼职。
事后颜毅敏找崇祯商谈经济信息中心的工作意向和今后的发展问题。
崇祯说:“现在比较简单,就是利用情报局掌握的经济信息,统一按排天下生产和贸易问题,那里产出多,那里缺少,分析水运不能到的地方陆路运输的距离和范围,怎样扩大水运区域和建设陆路交通问题。”
颜毅敏说:“单纯调配好各地的经济结构就很复杂了,还要兼顾交通发展,甚至是治安安全问题,还涉及吏治问题,这些问题一交织,就更复杂了,要我管一个企业,还在行,要我管理好天下事,确实力不从心。”
崇祯说:“你不要怕,皇家企业你不是管理得得很好吗,现在加增任务,管理天下企业。”
“一个天下与一个企业性质不同,涉及的事务也不同。”
“你是经济方面的专才,总不是要我自己来具体管吧。”
“只能尽力而为。”
崇祯说:“经济信息中心立足于现在的,以现有产业产品的调整,因势利导的疏通产品流通。未来的中心,要面向大工业之后,工业商品可能出现过多的现象,建立新的经济理论,在众多的经济理论中,我最想建立的是‘经济运行学’。
‘经济运行学’,就是认为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阻碍经济运行的现象,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解决那个环节的问题,通过数学计算,预测问题出现的趋向和建立危机出现的预报机制,不要求一开始就是成熟的理论,要求的是建立理论和开始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工作。”
颜毅敏:“你说的是一门新学问,不要说现在,就是二十一世纪也没有人会,也难以找到创建立此学问的人。
“不能把思维建立在现在的人不如二十一世纪的人之上,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个时代的特点,也都有各个时代的能力,需要的是好好努力。”
“你还有你的一些想法,我连想法都没有,我只能学好前人的知识和运用掌握的知识作好现有的事。”
“就算我只是一些想法,具体的事还是要大家来做,多找些人,发挥集体的力量,努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