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按排好蒙古战区的事务后,各项工作也正常进行,在所有工作中,文化运动还是重点。
文化运动就是要在大办学堂之机兴起学习文化知识的狂潮,让更多的人掌握知识,也让中华文化中拥有更广泛的的知识内容,或者让中化文化走出四书五经的限制,拥有人类全部知识的内容。
增加有知识的人数和扩宽知识的内容是文化运动的重点内容。
中华文化之所以没有被中断,主要原因是拥有中华文化的人数较多。发展中华区域的社会,全面建立高度发达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人拥有文化知识。
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历程,文化由简单发展到复杂,文化内容由少发展到多,内空由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
文化知识的发展一般经过准备条件时期和重点突破时期。文化需要发展就必须有突破,突破的点多般是在某一方面,如中国有农业上的突破,部落国向世俗国的突破,文化由原始向文明的突破。
历史上的突破多般是历史发展中自然突破。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社会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就需要人类高屋建瓴式的总结和人的努力,也就是人为的为人类发展构建必须的条件。
构建人类社会或人类文化发展的条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类可能还难以掌握或看清,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只能是在突破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以全面发展的方式,以补齐短板,希望这些发展起来的短在板中拥有下一层次发展的必须条件。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以重点突破时期与一般发展时期相间,一般发展时期也可理解为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是下一个层次发展的条件准备时期。因为全面发展时期,有可能无形中为再下一层的发展准备了发展条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类文化,文化发展就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崇祯七年,崇祯在中书院基础上成立了一个文化运动指导小组,以伍鸿友,颜毅敏为正副组长,以原先秘书处成员参加的文化运动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运动的开展。
崇祯说:“中华地区原先是处在炎黄文化的生活习惯中,在炎黄文化中的夏国首先获得发展突破,进入了事实上的中国发展状态,后来的商、周,及秦、汉都拥有中国之地位,现在的大明已出现了可能失去中国之发达地位的趋势,现在我们的文化运动,就是要拥有改变原先发展之轨迹的效果,争取大明由原先几乎停滞发展或走向没落之窘境转向高速发展的道路,重回中国地位之势。”
伍鸿友说:“我们现在的发展培养庶族,起用庶族是很好的方法,庶族大部分都没有深限四书五经之困局,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现在起作用的大都是庶族。”
崇祯:“庶族现在只是一个阶层,是一个暂时的阶层,现在都是小财产,小土地所有者。士族在周朝时,也是小土地所有者,相对贵族是一个很进步的力量。现在的士族,拥有几千亩几万亩田产者大有人在,观念也只是维护士族利益,不顾天下利益。原先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也适用于庶族,在灾害时期,还是要力争更多的人能生存的局面。
“发展不限于农业的生产,让有点知识的庶族从事工商业或其它产业,让现在的庶族不要只是按原先的士族的发展之道走,而是要走出一条时代的新路,造就出一个多种生产,多种行业的社会。”
颜毅敏说:“我完全赞同多生产行业同时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大力实行工商业和发展资本主义。”
当时除了崇祯,众人可能还不懂“资本主义”是什么,“主义”当时的大明也几乎没有人提过,大明人懂“道”是什么,但不知“主义”是什么。
崇祯看到众人的表情,解说道:“资本主义就是异世大陆存在过的,以发展工商业为主,以资金或本钱为原则的治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