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三清开门建派根基渐稳。三教皆将道场立于昆仑山,只因洪荒缥缈,天命未到,三教未曾大势。而其中通天教主因遵守有教类,门下一昧乱收,使得元始天尊反感,渐生分歧,虽有太上老君和解,也绝难调停。最终三清分家,阐教独占昆仑山玉虚宫,通天教主率领众徒迁往金鳌岛碧游宫,而老君则于大罗天自设道场兜率宫,不问尘世。
此后阐教、截教兴起,而接引、准提衍西方教,接引非大事不出西方以还大愿,准提奔走四方广收有缘。
而因东皇太一及妖皇帝俊殒落,天庭主,鸿钧老祖命身边童子“太昊”为天庭“少皞天帝”,也称“昊天天帝”,又命其童女“琼瑶”为天庭瑶池王母。
另一边,巫妖大战之后,人族终于成为天地主角,此时地界残存的巫族眼见人族渐渐繁衍壮大,侵占自己的土地,亦是死灰复燃,视人族为死敌,开始与人族争夺利益,大战久斗不休。奈何人族合该大兴,伏羲以人皇之名统一中原,并引用其母华胥之名,称中原之众为华族。受太上老君册封为“火云宫天皇圣人”,并传位于炎帝“烈山氏”。
炎帝共主中原多年,巫族也已恢复大半势力。以大巫“蚩尤”八十一兄弟为首,召集剩余巫族中人,引得八方来投,成立九黎部落。集部落之力,以巫族秘术创十二都天神煞大阵,聚十二祖巫之灵为己所用,又得阿修罗魔教“魑、魅、魍、魉”之助,铸魔兵,纠集旧时洪荒天庭“风伯”、“雨师”,大聚兴祭,炎帝与之久征不下终致势衰。
而人教为振兴门派,太上老君大弟子玄都下界论道。见有熊部落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公孙轩辕氏”乃天命之子,生而神灵。于是助其一统部落称帝,号为“轩辕黄帝”,又让其拜师阐教元始天尊二弟子广成子门下。
当其时,蚩尤作乱,加之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残害百姓,而炎帝与蚩尤交战之后,早已没有能力统一中原。黄帝乃训练士兵使用武器,征讨各路诸侯俯首称臣。后炎帝率军来攻,黄帝在坂泉郊野与炎帝经过三次交战,黄帝取得胜利,约定炎、黄共治天下,两族和平共处。而此时蚩尤尚在,于是黄帝调集诸侯大军,在涿鹿之野与蚩尤交战。
当时,龙族有一例外,不在当初祖龙之众,便是“应龙”。应龙龙首龙身而双翼,为众龙之宗,生青、赤、黄、白、黑五龙,五龙又生群龙,群龙居于昆仑山巅龙池。为抵抗蚩尤,炎帝与黄帝兵合一处。早有众龙之宗应龙自昆仑山巅龙池下山,为分人族一点气运前来相助共伐蚩尤,又有昊天天帝先派九天玄女赠送天书于黄帝,后遣旱魃止住风伯、雨师,共破蚩尤,灭其部落。人族屡屡得胜,蚩尤败倒如山,天下始得大定。一部分普通巫族也只得融入人族,以蚩尤九黎之黎民与炎黄子孙之百姓分称。
此时炎黄境内,烈山氏隐退,因其不忍人族之中或因战乱、或因瘟疫、或因意外等天灾人祸而受伤、生病,又不通疗伤、治病、调养之道而发愁、痛苦,其走遍千山万水、遍尝百草,济世救人,称为“神农氏”,受太上老君册封为“火云宫地皇圣人”。
而轩辕氏举为人族共主,在涿鹿山坳处创建都邑。设置左右大监,监理各国,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治理百姓。又顺应天地四时规律,推测阴阳气候的变化,论说生死的道理,分析存亡的原因。再依照神农氏所留栽种谷物、草木之法,让人族按时节劳作、收获。加之驯化鸟兽、昆虫,以养民生,垂衣裳而治天下。
后世之人在黄帝部下“仓颉”造字大成之后,将黄帝所集道家多种学说著成《黄帝内经,又将神农所尝百草写成药书医典,称之为《神农本草经。
及至黄帝治世百载,由应龙之子“黄龙”下天迎接,黄帝即飞升天界,受太上老君册封为“火云宫人皇圣人”。
因炎帝、黄帝汇????????????战蚩尤之时,昊天天帝派九天玄女和旱魃支援才获大胜,以至大巫“刑天”一怒之下逆天而行,竟以其一己之力讨伐天庭,使干戈、金盾以战昊天天帝。当其时,只数十回合刑天便被昊天天帝一剑斩下头颅,不料刑天怨念太深,冲天的暴戾之气化乳为眼,化脐为口,反杀昊天天帝,之后身死道消。
千年来,人世之间不知经过多少代部族人王之治,乃有三皇,又有五帝为最。
当初,黄帝娶西陵氏女子“嫘祖”为妻,封黄帝正妃。嫘祖生下两子,一名玄嚣,也叫青阳,在江水立国;一名昌意,在若水立国。昌意娶蜀山氏女子“昌仆”为妻,生下高阳,后为五帝之一颛顼。
于帝“颛顼”继位时,昊天身死不久,天庭众神争夺帝位,有东方水神禹猇、南方水神不廷胡余、西方水神弇兹、北方水神禹疆争帝不成而殒落,致天降洪水。颛顼大怒,乃命其长孙南正司天“重”托天奋举,又命其二孙北正司地“黎”按地力压,使天极高而地极深,神、人不扰,史称“绝地天通”。
颛顼去世以后,其子蝉穷不得帝位。由颛顼之侄,玄嚣之孙,蟠极之子高辛继承帝位,称帝喾,帝喾乃黄帝曾孙。
帝“喾”即位之时,凤凰族开始现世,欲再分人族气运。那时,天空中飞来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按五方颜色:红、黄、白、玄、青而生成,当其时,凤凰见人间尚有洪水泛滥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