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恒也不知领会了其中深意没有,总之是一脸担心的仰着脖子。
这种雏鸟的动作让岳昭忽然软了三分,他上前几步,做了个十分失礼的东西——大手揉了揉幼帝孱弱的身板。
朱明恒不仅没有反感,甚至扣了扣小手,朝着岳昭轻轻作揖,说:“朕对福建广东情形只知皮毛,但有先生在,必定安然无忧,朕在此拜过。”
岳昭嘴角划过一丝极淡的笑容,后又听朱明恒恳切的说:“当年朕听先帝赐你飞将之名,朕愿重现君臣之佳话,叫你一声飞将,可好?”
岳昭当即叩首,朗声说:“万死莫辞!”
五日后。
岳昭这次出征,引得一些不怀好意的朝臣纷纷猜测,是不是两广与福建的情形已经不好,所以岳昭才亲自出马。也有人把这比作当年多尔衮出征的八王围晋,意思不言而喻,诅咒岳昭没有好下场。
这些话岳昭通通没有放在心上,总之现在朝廷局势暂稳,各个地方碍于湘军的威名对朝廷俯首称臣。
尤其是岳昭嫡系部队驻扎的地方,更是安稳太平,近些年来岳昭越发注意维系地方上的关系,而如今明强清弱,他们也没有反叛的理由。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南明朝廷权力集中的一个巅峰,
有时候岳昭还真觉得,这些人没有比喻错,自己还真如当年的多尔衮,只要他不死,整个大明便能暂时安稳。
只要他尽其所能,将这些隐患一点一点的拔除,有生之年,大明必然重现往日光辉!
他调兵三千,带毛易前往福建抗倭,留杨之柱随时听从邝记方与内阁的调令。
皇宫之内就不用担心了,在岳昭有意无意的放养之下,如今的锦衣卫规模已经达到了上千人,各个都是万里挑一的能人,武功高强,身体素质绝佳,经过荀伏年的培养,这些人每个都能独当一面。
尤其是荀伏年不参与党派之争,虽表面上没有跟岳昭直接归附,但是两人已有多次合作,彼此也算是惺惺相惜,不曾起过冲突。
其实更让岳昭觉得难得的是,以荀伏年为首的九人统领了锦衣卫,这些人每一个都是跟随在先帝朱聿键身边的,情谊深厚,在种种冲突中偏向于幼帝朱明恒。
这是朱聿键为自己的儿子留下的一张底牌。
岳昭有意培养朱明恒,自然不会刻意打压他们,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帮助他们提高能力。
幼帝不能一直孱弱,否则若自己有个三长两短,立刻便会被底下强大的臣子吞没,别看现在有岳昭在,显不出什么来,可画人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可是说不好的事。
之所以放任荀伏年壮大锦衣卫,也是给朱明恒留下一个贴身的武器。
不过在此过程中,岳昭还要时时刻刻注意荀伏年的忠心与否,人心易变,不能久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