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昭这种雷霆手段之下,朝堂上焕然一新,杨廷麟与王贤之相继称病不出,很多他们一派的官员亦是如此。
岳昭也不手软,刚好拣选了一些新人上来。
这个地球没了谁,照样转!
这样以来,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便是利于新政推行。
十日后,皇帝圣旨正式昭号天下,魏国公岳昭为内阁次辅,兼任首辅之职,又加辅政大臣的称号,一时间更可谓是风头无两,莫能有人与之争锋!
苏云生率先送上了贺礼,各地岳昭的旧部下也纷纷送上祝贺。
京师每日就要呈送进来上百封消息,众人一时称奇。
而岳昭一边忙于政务,一边还要应付这些道贺,两相为难之下,他令邝记方暂代他回应道贺。
邝记方为此,特意练了一手极其肖似岳昭的字。
这日幼帝朱明恒正如往常听讲学习。
因领了虚名的太傅岳昭忙于公务,无暇日日到朱明恒这里讲学,便请了海内大儒卢毓来教授他。
朱明恒听完讲义之后,正准备再观书背诵复习一遍,却又听卢毓说:“皇上今日的课就讲到这了。不过余下的时间,可有兴趣听听故事?”
朱明恒本就是勤奋好学之人,一听先生要额外加餐说故事,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他忙不迭的点了点头,小脸上满是敬重,说:“先生请讲。”
卢毓捋了捋胡须,娓娓道来:“汉末时期,汉献帝刘协曾收董卓胁迫,董卓霸占京师旷日持久,各地有志之士组成十九路盟军,意图讨伐董卓,以保汉室正统。”
“其中袁绍等人,沽名钓誉之辈,身为盟军之帅,却不敢锐意进取,实在是不堪重用。”
卢毓讲到这,将枯瘦的手指轻轻一点,随后矍铄的目光落在朱明恒身上,问道:“皇上可知,这些人中,最为心念社稷之人是谁?”
朱明恒不假思索,回答道:“若论能征善战者,当属袁术麾下公孙坚,但若论心有社稷,朕以为是曹操。”
卢毓听到了满意的答案,轻轻点了点头,用十分赞赏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学生,又接着问:“可为何是曹操?”
“史书曾说,当时十九路联军在城下迟迟不攻,曹操欲做先锋,请袁绍出军,奈何袁绍一心沉浸在了自身的虚名之中,拒绝了他。于是曹操便索性自己率军,意图攻入洛阳,讨伐董卓。”朱明恒末了,叹息一声,说:“可惜的是,那时的曹操并不足以与董卓抗衡,差点丢了性命。”
“朕以为,但凭这份心,便是当之无愧的首选!”
卢毓再次点头,却是又问:“那臣再来问皇上,为何昔日曹操能以身犯险,单枪匹马为汉室征讨董卓,而时与日去,曹操却成了最令人忌惮的董卓?”
卢毓问得意味深长。
朱明恒不自觉低了低头,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
半晌之后,他方才又抬头,目光蒙上了一层令人心惊的东西,朱明恒轻轻的问卢毓:“先生想说什么,不妨直言,朕知道,自己年纪尚轻,缺的便是敢说真话,能说真言之人,朕敬重先生为师长,望先生也切莫欺朕年幼。”
卢毓轻轻一顿,随后又像是豁出去了一般,轻叹一声,说:“臣怕皇上身边,亦出了这样的一个曹操之流……”
朱明恒眉头骤然一动,心中立时三刻已经明白了卢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