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几个主要的大臣都同意了,太后的心也就稍稍安定了。
其实迁都这个办法,她也并非想不到,只是此法过于大逆不道,若真从她嘴里说出来,无论以后如何,她必是要被吐沫星子淹死的。
千古留名就不说了,那是遗臭万年的事。
她又怎么会让自己和儿子沾染上这样的污名呢!
原本她是想借范文程的口说出来,可这个老实人,竟是丝毫都没有想到那处,几次三番之下,她自然想换个人选了。
再加上阿济格越发猖狂,找齐尔哈朗出山,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此刻,她看众臣皆是同意迁都的主意,便轻轻的点了点头,恢复了端庄,冲着齐尔哈朗,十分诚恳的说:“王爷德高望重,能力非凡,如此危急关头,唯有王爷可当大任!如此,后面之事,还要多多拜托王爷了!”
太后说罢,甚至要亲自起身,为齐尔哈朗轻轻行礼,众人一惊,忙起身,当事人齐尔哈朗更是几步上前,阻止了这个动作。
他颇为豪迈的说:“太后何须如此,既为臣,自然该有此本分。只管交给我便是,其他不需太后皇上多虑,臣定当殚精竭虑!”
太后长舒一口气,道:“有诸公在,皇上也自当安心。”
齐尔哈朗郑重的点了点头,也明白了太后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心中惊喜不已。
更多的还是能出一口气带来的快感!
多尔衮不是皇叔父摄政王么?
那他齐尔哈朗,就要做皇父摄政王!
甚至每年还要去多尔衮的墓碑前,好好耀武扬威一番!
只要迁都的事,他办得顺顺当当,凭借他的资历和人脉,摄政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齐尔哈朗心中雀跃,但却极有分寸的收敛住了。
小小的殿内,一共几个人,三言两语,几番试探,便将这天下定了三分。
次日这件事由齐尔哈朗在朝上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本来朝廷,先受漠北失利的刺激,又受天下暴乱的震动,再加上山西迟迟没定,这些无一不在群臣的心弦上打雷。
文臣都是一肚子火气没出发,正要死谏,恰在这个时候,齐尔哈朗来了这么一下,自然是群起而攻之。
在太后的嘱咐下,福临高超的贡献了自己的演技,他将此置身事外,沉默不语,深刻的表现了一个不知所措的幼帝,应有的本色。
他看见群臣在殿上对骂如流,每个人都如市井泼皮无赖似的。
提倡迁都的,未必是奸臣,而反对迁都的,未必是忠臣。
福临沉默着,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那么一瞬,他忽然有一个极为疯狂的念头!
他不想迁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