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国栋决定,每日减少攻城的兵马数量,然后偷偷的转移兵马。
杨国栋这样做,确实没让谢光启察觉到,就在杨国栋为自己的小算盘洋洋自得时,他却得到了一个让自己非常意外的消息。
滋阳城内的鲁王,偷偷小宦官出城,希望杨国栋带着他一并南下南京。
堂堂大明亲王愿意跟着自己走,而不是投靠大顺,得意苟活下去,这让杨国栋十分意外,于是他便让堂侄子杨家胜,派心腹悄悄进城,去将鲁王解救出来。
可结果却不尽人意,派出去的心腹竟然也成了二五仔,鲁王非但没解救出来,甚至让谢光启警惕了一番,更加严防死守起来。
这才有了一开始,杨国栋怒摔茶盏的一幕。
又因为鲁王仍在滋阳城内,杨国栋退意渐渐变成了野心,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尝试着,将鲁王带去南京不可。
于是滋阳的战事,再次陷入了僵局。
......
邹县,天大亮。
岳昭早已起床,正进行着洗漱,完成一半时,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停住手中擦脸的动作,猛然侧身向端着洗脸盆的大外甥张威问道:“今天是多少日了?”
张威闻言一愣,抬头想了想,如实说道:“大舅,好像是,五月十五日了。”
“十五日了?”
五月十五,看来山海关那一站,已经有了结论。
至于是什么结论,如果李自成不会大魔导师刘秀天降陨石这招的话,那他相比已经败了。
岳昭叹了口气,心中的紧迫感,也随之越来越深。
按照历史的轨迹,眼下未来的平西王吴三桂,也该引建奴鞑子入关危害中原了。
明明知道事情的始末,还有事情的经过,可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又是怎么一回事?
岳昭曾经设想过,若是将这件事假借他人之后,偷偷告诉大顺江西总督罗将宋,然后再让他去点醒那大顺皇帝李自成。
可岳昭转念一想,李自成这货能听才有鬼。
占据北京城后的李自成,已经格外的膨胀了,别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吴三桂,就算他提前得知了建奴鞑子会入关“帮助”,怕是也会一意孤行的派兵去打山海关。
或许在这位大顺永昌皇帝的眼中,天下大势已经尽数归结于他,即便是满清建奴,亦不能阻拦他统一中国的趋势。
在这种观念和信念下,岳昭觉得那位根本就不会听劝,既然如此,那他为什么还多此一举,甚至冒这种暴露自己意图的风险呢。
其实岳昭不知道的是,永昌皇帝的智囊团队,没有那么愚蠢。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人,手底下多多少少能人辈出。
就像李自成之所以这么急迫的想要拿下山海关,就是因为他的那些谋士们侧重分析过,若是不能尽量的消灭吴三桂,那对方则很有可能会投靠建奴。
即便吴三桂不会投靠建奴,那也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山海关占为己有,防止建奴乘机南下劫掠。
提出这一观念的,是李自成麾下部将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