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张慎言还真没有领悟到最后一层意思。
在原时空中,张慎言最出名的只有文教与屯田农桑,不然以他的资历,未必轮得到史可法来当这个南京兵部尚书。
所以张慎言在听完魏国公徐弘基的第一个解释后,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不再赘言。
镇守太监陆俊忠见状,当即又和众勋贵、尚书商讨了一番,令水师副总兵官郑芝虎携万余水师兵马共进,最终敲定了援军三万余数。
兵有了,可又由谁来担任指挥全军的主将呢?
“一事不烦二主,就让水师副总兵官郑芝虎担任吧。”
魏国公徐弘基想起往年郑芝龙托人送来的一堆倭国好东西,想要一锤定音。
可镇守太监陆俊忠却摇头说道:“郑芝虎擅长水战,让他带着水师前去围剿反贼,不过是起一个协助的用途而已,真正能够重创反贼的还得靠守备军与南京京营的将士。”
“咱家看广宁伯刘嗣恩就不错,他曾在山东担任过参将,随同洪总宪打过鞑子。”
洪总宪自然就是洪承畴,去年他就已经投降了满清鞑子,不过眼下消息还很蔽塞,一直到他随着满清鞑子入关之后,才被人发现。
所以便是堂堂镇守太监、皇帝家奴,对于明面上已经殉国的“忠烈”,亦不敢直呼其名。
魏国公徐弘基一听陆俊忠要举荐广宁伯,顿时皱了皱眉头。
想要开口阻止,却没有什么理由让人信服。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这广宁伯刘嗣恩看上去是有带兵经验的,但文官不了解广宁伯,他们这些相知相熟,关系盘根交错的勋贵们私底下还不了解吗?
这人就是一个银枪蜡烛头,中看不中用。
让他守城可能还稍微有点用,可若是让广宁伯刘嗣恩带兵去剿贼,那和送人头有什么区别?
魏国公徐弘基之所以第一时间没有反对,还不是因为整个南京都知道,广宁伯刘嗣恩在年初陆俊忠刚刚到任时,就送了一座七进出的宅第,近些年来在山东搜刮的民脂民膏全换做了金银,送给了这太监至少一半。
按理说一个堂堂勋贵,朝廷二等伯爵,至于这么讨好一个皇帝家奴吗?
这要是放在太平年间,自然不至于,可偏偏眼下大明天灾人祸不断,广宁伯刘嗣恩一直在暗中曲款陆俊忠,想要陆俊忠帮助他刘嗣恩从南京前军都督府佥事的位置上,挪到守备军参将或者副总兵官的位置。
与“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一样的是,广宁伯刘嗣恩认为,勋贵也不可以一日不掌兵。
太平年间他自然不敢露出这点苗头,可还是那句话,眼下大明天灾人祸,一副乱世之景。
崇祯都派不少人前来江南打地基了,他广宁伯刘嗣恩没道理不为广宁伯府还有家人做打算。
正是了解到了这前因后果,魏国公徐弘基这才为难起来。
阻止广宁伯刘嗣恩为统帅主将没什么,不过是一个伯爵而已,他魏国公府还是惹得起的。
但如果通过广宁伯刘嗣恩,恶了陆俊忠这个镇守太监。
那他魏国公府,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就会格外难受了。
魏国公徐弘基得要计算一下里面的得失。
“本官不同意。”
忽然,一道惊喝,在堂外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