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忠见魏国公徐弘基半天不搭自己的腔,顿时有些生气,闷闷道:“依咱家来看,难不成国公爷已经有了主意?”
老子有个屁的主意。
魏国公徐弘基见满堂勋贵以及的所谓南京部堂尚书们,都齐齐看向了自己,不由在心底骂娘道。
朱家对他们魏国公府有多嫌弃,你一个宦官难道心里没点逼数吗?
从中平王徐达那一辈开始,一直到现在都传了十四代了,那个皇帝登基后,没削他们这些勋贵一次?
文官们一直聒噪他们勋贵早已不堪重要,各家子弟不是斗鸡走犬,便是青楼赌坊常客。
可他们也不想想,土木堡之变后,这群文官凌驾在了他们武将之上这么久,可曾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拳脚?
不过正所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便是他堂堂国公,亦不想和这位皇帝身边的太监产生间隙,于是魏国公徐弘基只能老生常谈道:“当务之急,因立刻调集兵马,驰援江西。”
至于为什么是江西,当然是因为江西距离凤阳近。
而且在他们看来,张献忠打下了湖广之后,手下将士肯定早已疲惫不堪,与士气如虹的李闯贼兵,肯定是有非常大区别的。
毕竟柿子肯定要先捡软的捏。
“兵马倒是好说,守备军可以抽调一万出来。”陆俊忠垂眸心算了一遍,又抬头看向魏国公徐弘基。
魏国公徐弘基虽然让崇祯将南京守备这个头衔,交到了陆俊忠的手中。
但作为南京后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魏国公徐弘基还是有临时操控南京京营权利的。
不过京营乃是两京根本,魏国公徐弘基最多也只能调动三分之一的兵力,可即便如此,加上陆俊忠的一万守备军,可用兵马也来到了两万之数。
“二十二个上直亲军卫不动吗?”南京吏部尚书张慎言皱眉说道。
张慎言虽然在宦海沉浮了这么多年,但却并不知兵。
在他看来作为南京根本的京营都动了,为什么不动那些卫所兵。
剿贼务必除尽的道理他们都不懂吗?
对于这位快七十岁老尚书的问题,魏国公徐弘基苦笑回道:“各地卫所从万历年间糜烂至今,吃空饷缺编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二十二个上直亲军卫的实编为十二万三千余人,现在能拉出去六万人就不错了。”
“这还是算上其中可能会掺杂许多老弱病残的可能......”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名义的问题。
大明的兵权由三方面组成,一个是五军都督府,一个是兵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自然是皇帝。
一般情况下,临时调动卫所兵马作战,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联合督促也就行了。
但什么叫做上直亲军卫?
那可是皇帝亲军,没有崇祯皇帝的钧令,是他们作为臣子可以随意调动的吗?
若不是看在张慎言在东林党的地位不高,辈分却很大,魏国公徐弘基都想指着他这个糟老头子,喝问他这么多年都活“之乎者也”里面了?
都爬到了南京吏部尚书的位置,这点道理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