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人如果好胜心太强,太爱面子,太喜欢强辩,太喜欢炫耀自己的聪明,太喜欢摆臭架子,自信心太强,那么底下人又摸透了主管的心理,养成见风转舵的习惯,再加上怕负责任、畏首畏尾,还有什么好沟通的?就算你再怎么努力沟通,也是没有结果的。
沟通是双方面的事情,我一直认为,大家彼此都要自己检查一下,假定自己有什么错误就先改过来,然后再来要求对方。双方面的调整对于沟通是非常有利的。沟通如果只有一方面很热心,另一方面不热心,肯定没有好结果。一定要双方面都心平气和,假定有一方面做不到,那我们就要先用其他的方法。为什么中国人见面就问“你吃了吗”,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说中国人无聊,见面不问别的,只知道吃饭,这都是误解的。中国人问人家吃了没有,就是让对方的心情调整一下,然后找到一个沟通的好机会。
难沟通更要掌握沟通的方法
中国人沟通相当困难是事实,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解决。我一再劝很多人要了解沟通是一种两难状态。所谓两难状态,即你说得太多,人家马上说你啰唆;你说得太少,人家又觉得你很神秘,好像怕人家知道一样。到底要说得多还是要说得少,我们自己要斟酌。如果你说什么话都从头说到尾,太啰唆,你把要点说说就好了;如果你说得很少,没头没尾的,也要挨骂。你说得太过明显,对方面子过不去,他是很不高兴的;你说得太含蓄,对方就很容易装做听不懂。中国人实际上听话能力很强,但是他心里想既然你讲得这么含蓄,那我假装听不懂就算了。你说得太快,他说跟不上你的思路;你说得太慢,他说虽然很想听,但是你这么慢,他恐怕会睡着了。一件事情没有发生,你说得太早,他否认,因为那时候未成事实;你说得太晚,他责问你为什么不早说,专放马后炮,可见你心存不良。你说得很婉转的时候,他不当一回事;你说得很严厉,他说你这么凶干什么,你好好说我就听,你这么凶我就不听。可见,沟通并不一定说哪种方式才有效,只能说“两难”,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
沟通的“两难”其实可以分成两句话,“先说先死,不说也死”。中国人最高的智慧就是“先说先死”,比如,你买东西回来,有人问你价钱,你会不会直接说出来?当然有些人会,但是人数很少,多数人都说不会。中国人的回答通常是“你猜猜看”,我们的脑海里有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就是先说一定倒霉。人家问你多少钱买的,你就直接告诉他一千元买的。对方问:“真的一千?”那你的脸大概绿了一半了。他又说:“我跟你买的一模一样,才八百。”那你的脸该全绿掉了。
“先说先死”随时可以找到证明。这样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问主管事情该怎么做,主管多半不会给我们答案,都说“你自己看着办好了”。这种做法可以从“先说先死”上找到根据,别看中国人表面上乱七八糟的,实际上都是有根据的。
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先说先死”的道理,往往会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另外一个困难是“不说也死”。“不说也死”跟“先说先死”同样重要,所以两句话连起来说才是真理。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经验,说有说的困难,不说有不说的苦难。
碰到这种两难的境况,就要想着去突破,一定要说到不会死的程度。说到不会死有三个重要的法则:
第一,先学少说话。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沟通就是要说话,为什么你劝我少说话?没有错,因为爱说话的人,别人未必愿意听,一个人话太多,别人看到他就反感了。而且话多,出毛病的机会就多,少说话,你自己才会用心去听别人的话。别人看你话少,也觉得很宝贵,也才会用心来听。所以少说话不但对自己好,而且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一般人总认为要多说别人才会注意,我们要仔细衡量,一个人话太多,慢慢的别人会觉得你不说会死吗。你说出来,别人想你真的有那么多宝贵的话吗,基本上不太想听。一个人很少说话,偶然说几句,大家都会注意听。
所以,宁可少说话,让人家怀疑我们很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家发现我们真的很浅薄。我始终觉得一个人不开口,人家不知道他有多大学问,一开口就知道这个人有几斤几两重。
第二,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就不会死。非说不可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这话能不能不说,如果不说很好,当然不要说。不说不行,那就说了。说的时候要注意内容,注意措词,讲究意义,然后把音调、姿势都配合出来,这样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对方自然会重视,也比较容易达到沟通的需求。
第三,很会说话,还是要少说话。爱因斯坦说,成功=X+Y+Z,X代表工作,Y代表游戏,Z代表闭嘴。懂得工作和游戏结合,又懂得闭嘴的人,一定会成功的。特别是会说话而少说话的人,口才很好而不太愿意表现的人最受人重视,也最值得敬重。
先学少说话,一个人不轻易开口,才会用心听别人的话。先把别人的话想清楚,然后再斟酌自己的立场,再考虑自己应该表示什么样的态度,并合理地表达出来,接着还不说话,把机会让给对方,这样才有办法沟通。我现在整理出几个沟通的要领:
第一,我们首先要听懂对方的话。中国话不太容易说,而且很多人也觉得,“我说得那么清楚,他居然听不懂,真好笑。我已经讲清楚了,要我再讲清楚一些不可能,你听不懂只能怪你自己”。所以先把对方的话听懂,这是沟通的第一要领。
第二,如果规模小,人不多,尽量用口语沟通,减少书面沟通。但是如果人很多,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只好借用书面沟通。书面沟通的时候要简单明了,因为字太多就没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