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计划提出来以后,如果被否决了,胎死腹中,就成为废弃的计划。计划不管好坏,一旦被拒绝,就跟废物一样。如果被接受了,就是好主意。被当成好主意,就表示这个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我们作计划,想得到大家的赞美,就要加一点花样,让老板看了很高兴,让同事看了很支持,这些花样就是戏法。
在计划中加一些戏法,能使计划打动人心,计划成了企划,企划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计划想变成决策,就需要企划。计划是决定今后所要做的事,通常计划不止一个,怎样在有限的资源内集中精力,把其中一个计划作好,这需要我们作出抉择。有太多的选择,不晓得做什么,又不能同时做几件事情,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为此我们常常很伤脑筋。选择出来以后我们就把它叫做决策,要想在决策的过程中使自己提的计划能够顺利通过,事先就要动一点脑筋,加上一点花样,添上一点概念,这就是企划。
在企业里,不管哪项活动,如果只是平白地提出计划,常常会浪费我们的时间。虽然我们很用心,但是计划不起眼,就会被淘汰掉,很可惜。为了使我们的计划能够被选中,能够变成企业的决策,使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就要作一些企划。有很多人问我,我们中国人是如何决策的。我想起一本书--《大学》,中国人一致认为“大学之道”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没有人想到这是管理的道理。中国人自古以来把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道理混为一谈。而《大学》兼顾两边,一方面是做事的道理,另一方面是做人的道理。可是以前的人希望把做事的机会交给某些特定的人,就不希望大家都了解做事的道理,所以我们才把“大学之道”理解偏了,认定它是做人的道理,而埋没了做事的道理。
其实真正的决策过程在《大学》里面讲得很清楚,“止、定、静、安、虑、得”六个字就是中国人决策的整个过程。这个排列与西方的决策过程不谋而合。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西方人是根据目标提出假设,然后选定备案,根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再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最后选定一个决策。而我们中国人也是如此。所谓止,即要选定一个目标,站在合理的立场。“止于至善”,很多人解释为追求完美,这个说法不知害死多少中国人。完美根本不可能,一定要追求完美,不如干脆放弃。“止于至善”应该是站在合理的立场,让大家都可以接受。所谓定,即把方向定下来。既然我的立场是合理的,就不要再犹豫,要确定方向。在西方决策的过程里面就叫假设。所谓静,就是心不妄动,一个人心不妄动自然会静。环境吵不吵,就看你的心静不静。心静,外面怎么吵你都听不到。心不静,一有风吹草动,你就觉得很吵。心不妄动,就会很安静地选取一些备案。西方人选备案的时候,也要平静、客观地多想几个备案。所谓安,就是全心去研究怎样才能使我们安宁的一些因素。相对应的是,西方人要去找资料,要多方搜集有关的信息。所谓虑,就是无微不至地思考,多方面去了解、去设想,这就相当于西方的分析、经验、判断。所谓得,就是说一个人思虑得无微不至,照顾得很周到,自然有所得,得到的就是一个决策。
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点:
第一,先弄清楚问题在哪里。我发现有很多人的方案最后不能用,是因为他们把问题搞错了。比如企业说,“我们要进军国际市场”,结果很多人做的方案都是进军美国市场。如果把问题弄错了,或者不是针对主要的问题而作决策,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第二,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资料,换句话说,把相关的人、事、地、物等资料搜集得越正确,越齐全,对我们的决策越有帮助。
第三,我们要确定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比如进军美国市场,要求在一年内完成,假定你的方案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完成,那方案再好也没有用。
第四,我们要寻求各种不同的方案,不要抱着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的态度,把各种方案都写下来试试看,换句话说,不要有偏见,不要有成见,才能够找到最好的答案。
第五,把各种方案都试试,能够量化最好,不能量化的也尽量预测一下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再加上以前的经验,就可以选定一个定案。选定以后就要确认目标评估,同时要把决策的经验累积下来作为今后的参考。
决策后要去执行,如果到执行的时候,执行的人看了一眼就扔在一边,毫不起劲,那也很糟糕,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企划。企划的目的是建立具体的行动方案,一方面把握有利的因素,另一方面防止可能发生的弊端,使得原定的计划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
作企划的人此时应注意,不要认为自己的方案十全十美。最好提醒自己,这一切都是根据假设来的,万一假设错了怎么办?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说,保证没有问题了,而是去想怎样加一些点子,让企划更有效。
能产生效益的才是好的企划
企划一定要顺应时代,顺应情况,一步一步去展开,这是企划与计划不同的地方。计划可以按照固定的要素去制订,而企划需要添加计划没有想到的东西,突然间出现的状况都可以纳入企划。比如企业要开大会,怎样布置会场,要邀请哪些人,准备哪些东西,这是计划。忽然有人要求在讲台上临时加点东西,这就是企划的范围。一切照计划来做,不太好。
企划的方式也有变化。以前作企划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那里绞尽脑汁。现在一般会成立企划小组,大家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也可以去找信息,参考别人的企划案,分析它的得失,挖掘新的想法。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叫做策略的构想。就是说我们列举企业、商品、服务或者市场的优缺点,把我们的优点扩大,把我们的缺点缩小,根据这些优点来做一些发展的策略。
评估企划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第一,时效性强。我们常常要求一个企划案最慢三天提出来,超过三天就没有用了。
第二,简单明了。最好在一千字以内,太长的企划案是不好的。
第三,有吸引力。听起来就很动听,如果听起来很乏味肯定不是好企划。
第四,理解性强。内容大众化,大家很容易了解。
第五,机密性高。企划案绝对不可以让别人知道,否则别人一模仿你,或者人家先用,你就完了。
第六,有可行性。企划如果不切实际,就是空话。
第七,可推动性。企划要值得推动,而且大家都很热心地支持。
第八,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就是说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社会的需求。
第九,附加值。又叫做价值性。经过增加创意,合理地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