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点了点头,夸奖了一下宋显,并且告诉他,今年只要上谷郡百姓能够安稳度日,宋显郡守的评价至少也是中上。
中上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尤其是在上上这个评价根本没人能达到的时候,中上已经是前三等的评价了。
听到这句话,宋显立马对公子表示感谢,即使长公子扶苏并不是唯一评分的人,但有长公子扶苏的背书,今年自己的考核评价肯定能有个好结果。
扶苏负责的三个边郡,靖远庙都建的差不多了,扶苏靖远庙的想法也终于到了咸阳城。
传令兵把信件一步步上交到宦者令手上,宦者令在检查信件是否真的是公子扶苏的,然后再交给秦王政。
“这扶苏,居然也用人代笔了,”秦王政拆开信件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
虽然上面有扶苏的公子印章,可字迹怎么看都是别人书写的。而且这人书法还不错,可惜并不能和廷尉李斯相媲美。
而秦王政看着信件,越看越觉得这个想法很是精妙,并且这是以一个统治者的视角来看待。
后世辛弃疾那两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后面半句不看的话,这前两句是多少将士、大臣的心愿。
尤其是‘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不少人一辈子的目标,可是这何其难也?
君不见夏商周多少将军到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姓名?身后名这一词,除了少数几位天下苍生都知道的圣贤,又有多少人做到了。
可现在,公子扶苏把这个机会放在这些武将面前,他们怎么可能不心动?怎么可能对这个提议视若无睹?
秦王政轻轻摇了摇头,看来雏鹰终于有长大的一天,扶苏也在向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所前进。
于是第二天,秦王政毫不犹豫的让宦者令公子扶苏的提案读给下面的大臣们听。
文臣的反应还好,可军功贵族一听便坐不住了,就如扶苏所料想的一样。
试问哪一个人不想自己的先祖或者自己能立庙,可一个人立庙有多难?要像姜太公那个级别的存在才有可能。
这断绝了几乎所有人的想法,可现在公子扶苏的思路是,立一个为诸夏抗击过异族的所有将领,都能被祭祀的庙宇。
那这个条件一下子便被放宽了许多,我们一个人立庙功绩远远不够,可我们一群人总能达到姜太公的标准了吧!
于是所有军功贵族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现在军方的领头羊,王翦老将军。
他也是现在最有可能被抬进靖远庙的存在,别忘了公子扶苏也是他的女婿,而王翦老将军的功绩怎么说也足够了。
至于抗击异族,以王翦老将军这么长的军龄,别说北方的匈奴,南方的越人,东方的夷人都交手过不少。
而众目睽睽之下的王翦自然也没出头拒绝这个提议,以他的年龄、功绩、地位还有家室,可以说一切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只有这个立庙,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也可能变为事实,这让王翦如何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