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军功贵族这次居然没有任何人有意见,可以说是全票通过了公子扶苏的这项提议。
而其他大臣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在军队当统领的家人、好友,自然也不会拒绝这项提议,于是这项提案便变成了秦王政的指令,发到整个秦国的各个边郡。
一些没资格上朝的小贵族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便纷纷通过交好的大臣打听真实性,虽然这项小贵族功劳远远不够,可他们家肯定也出现过一两个能在秦国史里面留名的将领。
只要自己先祖能够到靖远庙里面陪祀,那他们出门的时候也能夸耀到自己的祖先是某某某,也是靖远庙里的一员。
他们血脉的高贵便不用自己再天天强调,甚至祖先名字多在王上面前过几遍。也许就想起自己一家对秦国的贡献,也让他们这些只会啃老本的出人头地一下子。
可扶苏为了保证靖远庙的高度,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靖远庙里面陪祀,不然以后一听李牧和这些不知名的将领在一个庙,还以为李牧是哪个犄角旮旯来到武将。
而秦王政也是一样,虽然他要把靖远庙拿来奖励给大将,提高自己无上的权威,可并不是什么人都值得秦王政这么做的。
于是这些小贵族只能垂头丧气的离开,留下一声声哀叹。
除了这些小贵族,向王氏、冯氏等秦国国内大贵族,也都纷纷上门,想要为自己或先祖争取一个名额,就连王翦老将军都不能例外。
只不过他并不是来为自己谋求的,其实他也是来帮自己几个不出名的先祖看看有没有机会也加上去。
毕竟王翦一脉是周灵王的后代,隶属王族之后,自己的祖先再不出名,作为子孙后代,还是想为他们争取一下,毕竟被天下百姓供奉确实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
而消息经过时间的传播也慢慢被各郡所熟知,其实公子扶苏提案里面还有一项是:保卫家园战死的士兵,可以埋葬在靖远庙后,一同享受百姓跪拜。
只不过这一项自然被那些贵族无视了,不过对边境的士兵可是好消息,且不说军功爵制的奖赏,自己死后香火不断也是每个士兵的愿望了。
于是,不管是北边的匈奴、东胡,西边的西夷,南边的南越都发现秦兵士气大振,将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消息越传越广,原来赵地、楚地、燕地都是有和异族接触的,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将领被请入靖远庙,甚至齐国的相国管仲还是不少靖远庙的主祭。
这也迎来了一大波投军潮,以至于有一些东方六国的旧贵族都暗自报名参军。
甚至东南地的项梁、项籍叔侄都被这个消息震撼了,因为于理而言,项梁的父亲、项籍的大父项燕也是绝对有资格入这个靖远庙的。
原来楚国向南边南越地区扩展,可少不了和这些异族打架,项燕作为楚国最强大的将领之一,战功赫赫。
“叔父,这...”项籍有些无言以对,他十分痛恨秦国,却又崇拜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