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阳黄汉升
前方一千五百名步兵,一手执刀一手持盾,组成方阵缓缓向前推进,随着步伐一致前进,抖动的铁甲响声像海浪击打岩石一样,原野中不断传出整齐的“哗啦”“哗啦”声音。在他们身后是一千名身着皮甲的弓弩手,骑兵懒散地正在远处的树林里歇息。
灰蒙蒙的天空没有太阳,天空阴沉的使人很不舒服,有几分压抑。
河对面两百五十步远的地方,密密麻麻站立着无数衣服破烂的农夫,大部分手里边拿着的武器是木棒、木枪、木板、及各种农具,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头领和精锐穿着稀疏的扎甲,拿着铁质的武器。或许临近河边加上天气的缘故,荥阳贼兵的后部隐约在淡淡的薄雾里。
当我看到这些穿得像乞丐一样的农夫,看到他们紧张不安的面孔时,第一次带兵打仗的紧张感消失了。这次出征除了何苗求来装备精良的北军以外,其余的都是配置一般的郡兵,一千五百名北军越骑头戴兜鍪(鍪是一种炊具,兜鍪是一种头盔,可以当作炊具使用。)全身鳞甲,只有关节和面部没有保护。河南尹郡兵的装备比起北军越骑营差了好多,扎甲和鳞甲参半,手臂和小腿没有防护。
北军主管天下征伐战事,近几年参加镇压黄巾及西凉之战,战斗经验丰富,战力较强。河南尹的郡兵大部分也参加了镇压黄巾的战役,通过实战也积累了一定的战争经验。最少,我军面对巨大的兵力悬殊,没有一丝惊慌,依旧严列阵型沉静的前进。
我们粗略估计对面大约有两三万人,这和我在雒阳的想法比较吻合,只是不会让何苗知道。历来农民起义只要取得胜利,都会像滚雪球一般壮大,和曹操的推测一样,张汤向着陈留进军了,七天前张汤攻陷了中牟,他的力量再次得到提升,当得知草包何苗领军四千前来镇压的消息,张汤决定和何苗在鸿沟决战,我的战书还没出营,张汤的战书先一步到达了。我很高兴,局势基本上按照我的设想前进着。
“我太阳,这个张汤真有意思,挑选战场居然还要找一个古战场卖弄自己的学问,靠,你不就是读过两年书的没落士族吗?他难道不知道老子占据的是当年刘邦的场地,而他则是倒霉鬼项羽当时的地盘,找死还是怎么的?”作为三军主帅,为了保持形象,只好在心中咒骂张汤。
“实在看不出,这个张汤还读过一些兵法,居然知道半渡而击。只是他就没有测量一下水的深浅,春季正是枯水,水不及大腿还想半渡攻击?主公,给武一只兵马,不出一年,武保证他们任意出入大江。”(汉代人们称长进为大江。)
“呵呵,子烈莫急,会有那么一天。眼下你要歇息一下,这半年辛苦你了,替我跑了一万多里,今日刚刚相见,你就急着去练兵,不知道的还不说我薄情寡义。最近我们兄弟好好的聚聚,你就跟着我,我到哪里你到哪。”
看不出原来就是红眼睛的陈武,眼睛是否变色,听他的语气倒是有点激动:“主公,我知道为啥让我跟着你,不要担心武的安危,男子汉大丈夫岂能畏首畏尾,眼前正是建立功勋的大好时机,望主公成全。”
我盯着他看了一会,认真说道:“子烈第一次求我,我答应你,一会冲阵时,你要牢牢守住我的身后,我的安危交到你手里了。”
陈武急道:“这,这!”后面不知是泄气了还是被我感动,把头偏向一边说:“武听从主公吩咐。”
陈武在春节的时候把刘晔送回老家,谢绝了刘晔的挽留,马不停蹄奔向西鄂,到西鄂听说我在雒阳,没有停歇又跑到雒阳,等到了雒阳打听到我去征伐荥阳贼,一路紧追而来,今天凌晨刚刚抵达离此二十里的大营,得知今天要和荥阳贼决战后,不顾一路劳乏,请求出阵,我推脱不下,只好答应他跟随而来。
“禀报都尉,黄忠愿前望搦战,以壮三军士气。”师兄黄忠挺给面子,遵照军法叫出我的官名。现如今咱可是大汉正规编制的骑都尉,这是何苗在皇帝面前给咱讨来的官职,战情紧急,咱的孝廉在皇帝点头之下通过了,只等这次胜利之后授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