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子殿下的怪想法(2 / 2)

那个时代所有有志的人都憋着一股气,默默的耕耘付出只为伟大复习,因为他们明白,堂堂华夏,何曾如此?

不消说那些难忘耻辱,即便是下个朝代的到来,对于现在的他而言,也是难以接受的结果。

既然自己来了,那么便尝试着让这个天换种颜色吧!

当然,学过历史的便明白,课本上的那些成功都是不可完全复制的,大革命、工业革命、新中国建立……

哪个革命不是无数的内因和外因。

这可是现实,改革也不是一个选项,不存在小说中的想要开启就开启。

更何况,应用于工业时代的制度也不一定适用于农业时代。

如果等自己真的坐拥国之神器,胡乱改变的话,估计政策还没下去,所有的官员都会跪在地上,问一句——

“陛下何故造反?”

就这,还是好的结局。

一旦真正的胡乱实施下去,一个处理不好,整个帝国可是会瞬间分崩离析,到时候又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到时候血流成河,最后苦的还不是百姓?

这种场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这种事情需要长久考虑和谋定,他想要的是一个尽量安稳的革新。

自己可能做不到,那也可以留下种子,为未来留下种子,让后人少走弯路,让这段历史,少些华夏英雄的鲜血。

他还年轻,还有很长的时间,现在不急,不过他现在也必须要开始做准备,当然还有改变现状。

这些天的郁闷,一部分是因为大明的落后,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看过的一本明朝小说。

里面谈到了朱厚照的离奇死亡。

朱厚照,又被称为正德皇帝,十五岁即为,三十多岁死亡,死因落水得了重病。

看起来没啥,但是注意了,朱厚照是一个会武功的皇帝,庙号明武宗。

一个身体强健的皇帝两次落水,最后因为这个原因得了感冒,最后还死了?

想想就离谱,但是最为诡异的还在后面,他之后还有一位明朝皇帝落水而亡,一样的理由一样的配方!

想在自己前不久刚经历刺杀,回宫还一病不起,这明显就有问题。

结合历史,便更觉得背后微微发凉,似乎每个房梁后面都埋伏着一个刺客。

历史上朱厚照死亡事件,很多人猜测是文官集团,其实也是有部分道理,掌握不了就毁灭呗!

即便是这不一定属实,但是作为当事人,谁会拿自己的命去和他人赌呢?

无论如何,他必须做些什么,但是要做事情,首先就要先离开这紫禁城,不然放不开手脚,天天被人盯着。

“殿下,风大了。”

刘瑾有些着急,朱厚照前些时候才落了水,现在可千万不能在感了风寒了。

“再看会。”

朱厚照随口道,然后便不再理会他的跪拜。

作为成年人,还是未来人,接受到的社会及教育,让他对于因人际交流少而导致情感特丰富的古人并不感冒。

他这些天已经逐渐的知道了刘瑾等这些太监套路,所以对于太监的跪拜也习以为常,甚至于对于他们的话也是半信。

那些什么照顾不好他,皇帝陛下会责罚这种听听就好,不用太较真,具体还需要自己来考虑,不然真的就什么都做不了。

听了朱厚照的话,那几个太监虽是着急,但是也不敢强拉着朱厚照下去,只能给少年披上一件衣裘,陪他默默的看着皇城外的风景。

“呼!”

他深深的呼了一口气,虽然不是很适应这个身份,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适应。

想要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为自己、为后世做些事情,那自己就必须是朱厚照!

朱厚照的老爹只有一个老婆,而这个老婆也只生下了两个儿子,第一个便是他,两岁便立为国本,而另外一个则早早夭折。

朱厚照这个身份绝对是开挂的存在,身为独子的他未来必定是皇帝。

随着天色渐暗,他也慢慢的想通了,既然不能回到未来世界,那就好好的做个太子,做个千古皇帝。

想到自己从皇太子升级成了皇帝,成为了天下至尊,再无限制,就差点留下了哈喇子……

好在有人还是理智的,那些太监看着太子殿下的神情有些不对,立即便再次请求下城墙,心中祈求太子殿下莫要着了风邪。

这一次朱厚照从他们的愿,从城墙上下来,穿过午门、左顺门、文华殿,便到自己的住所清宁宫,据说前些年还被烧过。

作为皇太子,清宁宫便是他居住的地方,而文华殿便是他学习的地方。

虽是七月,清宁宫里面却是颇为凉爽,数个铜鼎里面盛放着硕大的冰块。

坐在椅子上,朱厚照拿着《资治通鉴》,却怎么也看不下去。

从右到左的竖着的书写方式,没有标点符号,无法对不解的东西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