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大大削弱了农耕力量,还减少了对于人口的促进。
荀彧眉头一皱,继续先下看到两字“土改”。瞬间想起百年前的王莽之策,大惊失色:
“玄德公,此事不易实现,徐徐图之或有机会……彧不推荐行此政令。”
刘备知道荀彧担心为何,土改于王莽为政时颁布,内容以土地收为国有为核心。
可土地在谁手中?十有六七在世家大族!
土改令一出,直接导致王莽政权的崩溃。
刘备脸色一沉:“袁绍勾连青、兖、徐三地亲王相国,倒是合吾之意,此战一胜,吾将限制大小亲王,其治下田亩收归中央。”
荀彧见刘备早有准备,听后一思。
才智绝世的荀彧明白,这是徐徐渐进之计。刘备先削弱刘氏亲族,就可借此再削弱世家。
“刘公已有所思,剩余微末之事可交于仆,世家一方,刘公不易亲行,可由仆出面行此政略。”
刘备神情微动:“文若想差了,这计在我为政时,还用不到治下世家之上。”
荀彧点头一想,确实如此:土改之策,若无意外,需上百年时间才能逐步推进,非一时之功能见成效。
不然,王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刘公才智绝人,不会轻行此计,倒是我杞人忧天了。
荀彧心安后,拿起第二卷皮纸“招贤令”。
招贤令来源于秦孝公,还因此得到了商鞅,倒是和之前的屯田令相互呼应。
而刘备的招贤令却不是单单的写了,要招贤人雅士,唯才是举等。还详细列举了招令“文、武、工、农、商”。
文不论是被举荐者、有贤名者、有能自来者,皆需通过小考,小考形式众多,都以当事人的所擅长的来考,再封以各职能。
武者简单不少,主考勇武、兵策。
工、农、商也招贤人,人数皆有不同限额。设立各大组织,以官方直接管制。
又粗略写了,对于各行各业杰出人才的赏赐。
同时求于民间,聚集大小有利的于国的法子,以功大小,又分以赏赐。
赏赐以物、到名、到官吏皆有。
这计一出,世家最为重要的知识垄断权,无异于被断一臂。
若是两者结合缓缓图之,土改或真能成。
荀彧恍然大惊:刘公乃神人,非吾辈能料也。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是刘公评于自己罢。
不知道百年后,刘公能否为圣?
“刘公两策一出天下可定!”荀彧大呼。
“待势一成,备欲行两策,请文若助之。”刘备笑言。
而刘备在两策中,没有进一步说明招贤令的后一步,会对世家形成釜底抽薪的“科举制”。
如何才能真正行两政略,刘备思考,需要尽量有万全之策,才会真正推行心中大计,不想重蹈王莽覆辙。
荀彧听后,庄重一拜:“荀彧拜见主公。”
刘备扶荀彧而言:“今得文若,如得子房。大势将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