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同刘备谈:
“主公居青、兖两地,多有部署,如今两袁未安,应趁势取之。”
“青州今无能人,可速取。”
“兖州刺守刘岱乃无智之人,待其有失,携骁将精兵而出,可定大半。”
“唯兖州东郡太守曹操为异数,其乃中原人,有家世名望,当地又多好友,拥精兵良将。”
“兖州有失,只有其会被兖州各太守,举为刺史、州牧”
“主公趁其羽翼未满,可先败之。”
“却不易轻兵灭之,以免中伏。若至那时,冀州已定,袁绍必援助于他。请主公记。”
“袁绍袁术,虽为兄弟,可心有隙,又都欲成势,必成仇也。主公可选袁术先附之,再待天时。”
“听闻主公已结北方公孙将军。彼时,再寻徐州、扬州、荆州取一二结交,共抗袁绍联军。”
刘备听着荀彧讲述天下大势,大为震惊。
一番交谈后,荀彧不仅看透了刘备的部署。连推演的大势,竟然也同刘备脑中存留的历史相差无几。
不由感慨万分,这就是当世顶级的文臣谋士。
“文若之言深合我心。”刘备心情大盛。
“我正寻破封锁之机。今有文若守于泰山郡,我可放心为之。”
荀彧道:“是否过急?”
“袁绍不日便将一统冀州,我虽有伯圭兄相助,可幽州人稀物少,又需防备外族。”
“就算伯圭统兵之能,胜于袁绍,可一时占优,却难成势。”
“我速取青州,以此地勇民为兵,良地为田,又有文若筹划于内。才可广积粮草,高筑城墙。”
“兖州一地大乱不久将至,亦需争时夺刻”
“且,我虽可一时附于袁术,可其反复无常,乃难于之人,需尽快强兵富民。”
“如今青州黄巾已经成势,肆虐各处。孔北海正受其乱,虎牢时,吾弟益德曾救其麾下大将,算是有谊,正好以此去救之。”
荀彧听后:“主公所虑周全,已胜过仆。”
刘备还未说话,荀彧又言:“愿孔北海乃知趣之人,翌日举主公为刺史。”
“主公行一石两鸟之计,可计过险。”
“若无主公安定大局,人心不齐,三州乘此来攻,仆可一时安稳内部,久必有失。”
“主公因择良机而归,一定战局。”
刘备点头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