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孔伋携孔见郑骀(2 / 2)

范季觉得郑骀的举动有些反常,于是便派人通知驷迅去了。

郑骀与孔伋、孔求互礼过后,郑骀便高兴的对孔伋说道:“寡人期盼子思子久矣!今日得见,寡人甚悦。”

“伋愧不敢当,伋闻郑伯文采斐然,故冒昧求见。”孔伋拱手说道。

“子思子谬赞,子思子德才兼备,寡人望尘莫及。”郑骀谦虚的说道。

孔伋说道:“伋闻郑伯所作《泓神赋》,其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赋之文体更是前所未见,传言乃郑伯所创。郑伯有如此文采,伋望尘莫及也。”

“郑伯所作《鹧鸪天·桂花》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亦是辞采华美,感情真挚。其文体亦是前所未见,想必乃郑伯所创。”孔伋话音刚落,孔求便补充道。

孔伋和孔子一样很重视礼,也身体力行遵守礼。

昔日,孔伋得知父亲孔鲤前妻去世,在孔氏之庙痛哭。

孔伋之门人便对其说道:“庶民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

孔伋恍然大悟,连连承认是自己的过错,遂哭于他室。

孔伋闻言对孔求厉声呵斥道:“伯求不得无礼。”

“诺。”孔求闻言嘟着嘴应道,然后便向郑骀行礼致歉:“求失礼于君前,请郑伯责罚。”

郑骀微笑着说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伋闻言顿时对郑骀好感倍增,因为郑骀说的那句话既肯定了孔求的无礼之举,又免除了孔求的责罚。

“谢郑伯免求之责罚,求定改之。”孔求再拜道。

郑骀答拜未语。

郑骀之所以要在孔伋祖孙面前表现出一副明君的模样,那是因为他想招揽孔伋。

当今天下士人可以说是非儒即墨,虽然孔子及其后裔、门人的影响还不及汉以后那样巨大,但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拥有足够多的人才是最基本的条件。

只要郑骀将孔伋就在了郑国,那么便会有大量的儒学人才涌入郑国,为郑国的发展增砖添瓦。

郑骀特地选在彰德殿见孔伋,并且将范季等人留在门外,是因为彰德殿偏殿够大,站在门外几乎听不清里面的对话。

孔伋随即向郑骀问道:“敢问郑伯,赋之意可是不歌而诵谓之赋?”

“然也。”郑骀点头说道。

“何以为赋?”孔伋又问道。

郑骀答道:“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赋以四言、六言为主,句式错落有致且骈偶;文辞则需藻饰与用典;声律则需谐协;内容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即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分大赋与小赋,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乃汇成千上万言之巨制;

小赋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

“不知郑伯所作《泓神赋》为何者?”孔伋问道。

“抒情小赋是也。”郑骀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