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行动,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多彩了起来一一
首先是电影的兴起。那时节,《地道战》,巜地雷战》,巜智取威虎山》,巜智取华山》,巜平原游击队》,巜三进山城》,《南征北战》,《敌后武工队》,巜铁道游击队》,等等,彩色电影片,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每当夜幕降临,大人小孩,都搬着凳子,拖家带口,挤在电影幕布前,翘首以盼,电影片子的开始!
往往为等一个片子,要干坐很长时间。每夜至少演两个电影,一个旧片,一个新片,旧片往往循环播放,以穿那新片的到来!新片大多数是每个村挨着演,一盘下来,赶紧送到邻村!
有时,邻村有新的片子,人们就三五成群结队地去观看!
小时候记忆中长随大人们跑的地方:杨集,相距5里地,关键要经一条大河,还有一个人们传说中“有鬼”的“干沟”,也是一个渠水,只是水量忽大忽小,夜里,中午,早上,这三个时段,几乎没有人通过。一般汇集成十来个人,才成群通过。上了年纪的人,往往点上烟袋,年轻的,点上纸烟卷,小孩子们,则挤在大人们的中间,快速通过。
说来奇怪的:往往在中午过时,都会平地突然间刮起一个旋风,可大可小,飞向野地!
四张,相距约6里地,有公路相通。但要经过长达2里的青纱帐,人们往往不选择去哪里观看!
那时节,几乎天天夜里有电影,以致于,一些电影台词,在人们中间广泛流行,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不断捧腹!
如:△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一些电影中的特殊情节,也被人们模仿,学习!如:电影《小螺号》中的接头暗号一一鸟叫声“给给給够!”就一直在学校里被下课的学生们模仿,演绎!
△一些电影里的音乐片段,也成为人们吹口哨,自哼哼,模仿秀,在一起”砍大山”等自娱自乐的原始素材。
△后来,又兴起了一阵子戏曲电影,如:越调巜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京剧《沙家浜》,巜智取威虎山》,豫剧《卷席筒》,《朝阳沟》,黄梅戏《女附马》,评剧《小二黑结婚》,等等,让华夏民族的戏曲经典,着实地又“火”了一把!
有道是一一
物质生活恬谈去,
文化追求清静居。
一点一滴向上看,
幸福追求心常驻!
一一亲爱的看官朋友们: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