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有诗为证
有人地方有生气,
日出劳作不停息。
一粒种子洒下去,
百年发展堆成集。
话说一一内乡县有一种戏曲,叫“宛梆”,已经“申遗成功”,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它的特点:1,类似于秦腔。2,以“假腔”取胜。
3,乐器类似于板胡,声调激越,凉冽入骨。
4,以女声道板为多。
二,给人的感受:时而如吴音秾语,温软可人。时而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又如泣如诉,婉诉衷肠!
三,演出场景,可大可小!既可大场面大剧院展示,亦可即兴表演,数人围观。宜雅亦俗,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四,内乡县曾有一个宛梆剧团,不断地传递着区域地域特色的文化特产。
还有一种民间文化形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叫“鼓儿哼”!
它的道具,是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小鼓,两片钢板,(类似于山东快书)。
一手敲鼓,一手晃荡钢板,口中又唱又说又哼,带有浓浓的鼻音,喉音,口音,这其中又夹杂着“口技”一类的艺术技巧。
这是一种说唱文学的地方文艺样式。
它的演出时间,常常在农闲时节,或下午,或夜里。大多在操场,打麦场,大树荫下,等开放的环境里。
这样的艺人,带有传承性,并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
在1970年代里,尚有一席之地。随着以后的电视,电影普及,这样的文学样式也渐渐地式微了。
同样的同时期的文艺样式,还有:大调曲子,杂技,马戏团,等等。
所以说,社会的发展,就犹如一个大舞台,虽然是你方唱罢他登场,但人人都是一个过客!片刻之间,都消失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之中。文学艺术样式,同样如此,人们在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的道路上,永远都没有停歇,不论是在原生地,还是漂泊到异域他乡,骨子里的,对精神的追求,就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希望!
这里有一组事实,可以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