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没再开口,曹操给十常侍送礼最多。宦官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恐惧,对能抓在手里的财富,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
曹操每次都无往不利,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陷入误区,今天刘轩稍稍一点拨,立马觉得视野开阔了许多。
“贤弟有什么打算?”
刘轩虽说有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又要征兵练兵,还要筹备粮草、兵甲。时间不是多宽裕。
幸好招募的乡勇没遣散,一直由关、张二人带着训练,到是节约时间。兵甲武器也不缺,差的只是粮草和好战马。
不知道于禁和臧霸怎么样了?有没有送战马回来。刘轩盘算一下,时间还是有的。
不过他也不会马上出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要做哪。那就是诸葛亮还没到位,刘轩打算趁着有时间去找卧龙先生。
中午十分,有太监来宣旨,刘轩接旨后,递了一些碎银子给阉人,收好圣旨准备出发。
第二天一早,刘轩拜别曹操带着赵云赶往徐州琅琊阳都。琅琊阳都在今山东临沂,自己在洛阳,路途不近,刘轩不敢耽误。
曹操的新职位还没下来,只能在京城再等等,一直送出刘轩十里地,这才依依不舍的停步。让刘轩感叹不以。
曹操要是一直对自己这样好,还真不好意思和他争天下。只是刘轩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随着权势的变大,曹操的野心也会变大。
那句有名的“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也。”道尽了曹操的为人处世态度。
刘轩也不知道,曹操是后来变成那样了。还是后人对曹操有误解。反正从现在来看,曹操不像是如此薄情寡义之人。
刘轩感叹了一下,收拾心情开始赶路。
从洛阳到琅琊有一千多里地,开车几个小时的事,坐马车就呵呵了。
坐了一天的马车,刘轩说什么也不做了。木头做的轮子,凹凸不平的土路,刘轩觉得自己的骨头都散架了。
骑了三天的马,刘轩的大腿内侧磨生疼。刘轩从小娇生惯养的哪里受的了这罪。
得想个办法,不然以后赶路就是受罪。马车上装减震不现实,现在的钢铁技术,还造不出来弹性强的弹簧。
马鞍是必须要造的,但不是现在。以中国人爱山寨的习惯,今天造出来,明天满世界都是。那样自己就没优势了。
到了匈奴再造,虽然一样会被模仿,但那时候自己的铁骑已经形成,对上其他人有优势,模仿也不怕。
眼下这么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刘轩突然想起来,在前世见过的滑竿。马上让赵云找了一个裁缝店,买了竹竿缝上粗布,做了一个滑竿拴在两匹马上,这才让刘轩摆脱了赶路之苦,速度也提了起来。
紧赶慢赶,两天后才赶到了琅琊。前世刘轩去过诸葛亮的故居,本想着自己就能找到,可是现在的道路和地势,与前世有些不同,刘轩带着赵云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到孙家黄曈村只能问路。
一路打听,一路找终于找到了诸葛亮的家。
不同于前世辉煌壮观的景点,在刘轩的眼前就是几间草房子。怪不得刘备是三顾茅庐,还真是茅庐。
赵云上前敲门,门开一个童子走了出来。
“诸葛亮不会还没长大吧?”
刘轩心里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