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的“小浪底水库”也是王琦的又一跨时代杰作,不但防止下游受灾,分流河水灌溉农田,后来还用于水力发电!
此时“北伐指挥部”只好下令,征集民船准备过河,虽然百姓积极相助,只是数量太少,只够十来万大军渡河之用,全部过河需往返数次。
黄河上游河面不宽,在野狐峡附近仅有十米宽,传言竞有人从山上跳过。而在中下游地区水势渐缓,河面渐宽,但因地理位置不同宽度从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最宽的河南长坦附近竞宽达20公里!
而两军对阵处正处在中下游地区,水宽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所以红巾军既不能寻宽处渡河浪费时间,又不能寻太窄处渡河,因为渔船很多都太小,窄处水流太急难渡。
这也是晋帝王骑决定动用炮兵的原因之一。“加长火炮”虽然不能象后世榴弹炮那样射程达三四十公里,甚至更远,但现在的技术三两公里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赵云把炮兵一团和二团的二百门“加长火炮”布置在黄河略窄处,并联合各纵队指挥官确保火炮和弹药的安全!
而此时在魏国的晋国“中情局”密探,早把敌方的军力部属传了过来,以利于针对性的攻击,避免浪费炮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北伐指挥部选择合适时机进攻!
“气象专家”诸葛亮,这几日正关注气象变化,只等东南风刮起,北伐大军发动总攻!
而魏军不但沿河驻兵守卫,并且排开许多投石车来抗击晋军船队进攻,并且在许多战船上架设“床弩”以便攻防,誓在黄河决一胜负!
此时的吴国孙权见晋国大军北上去灭魏国,并全占了黄河以南,急招大臣相商。
文臣朱治和吕范等人,分析形势认为晋帝兵灭魏国之后,肯定用不多久便南下攻吴,不如趁机打过长江,先占主动……
鲁肃、张昭等人却认为王琦既使灭了魏国,也不会马上就出无名之师。况且江北晋军己成立三大水师,训练水军,打造战船,也不可轻视。为今之计应固守长江天险,打造战船,在长江南岸设“暗堡”和“明桩”以守为攻……
孙权认同了鲁肃等人的意见,再次重用督都周瑜,令他统领水、步、骑三军,加固长江防线!
周瑜再次施展才华,不但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巩固了长江防线。又创造了“龟甲船”配合原来的战船作战!日后战场上果见其效!
原来周瑜见打造的平底战船虽然体积略大,甲板上可设“床弩”攻防,但不太坚固,又不防火,攻击速度也慢。便创造了这种小型龟甲船,船体以铁皮包裹,坚固并能撞击敌船,并且船上以牛皮或铠甲遮盖,防备箭矢,吴国水军在里却能用“诸葛连弩”射击敌军,好象一“水上坦克”!
而“床弩”和“诸葛连弩”都是因当时刘备军管控不严,以至被传遍中原,所以晋帝才要求赵云严管火炮和炮弹!防止敌军研究仿制。
而诸葛亮想借东风乱起时,乘风破浪,加上火炮的助攻,百万大军攻过黄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