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大军集结在黄河边上,共分八个纵队,虽然由“北伐指挥部”统一指挥。但为应对突发情况,也为避免孤军深入。由刘巴任前敌总指挥,王平任副总指挥,和“北伐指挥部”协同指挥。
此时的“北伐指挥部”关羽,孔明和满宠正在“沙盘”前研究部属,姜维等人正在整理各地发来的情报……
这“沙盘”又是王琦的杰作。有了这沙盘,配合各路纵队发来的战况,大家对战况一目了然,更加方便了北伐指挥部的兵力部蜀。
研究决定,一纵队由白袍大将越兮领虎牢关守兵。二纵队由白袍大将阎行领汜水关守兵。三纵队由白袍大将陈道领中州兵团。四纵队由川州督军王平领成都兵团。五纵队由南阳太守张任领南阳守军。六纵队由扬州督军潘宁领扬洲兵团。七纵队由徐晃领长安守军。八纵队由高顺领徐州兵团。
八九十万大军,号称“百万雄师”准备渡过黄河。加上柯比能、贾逵的“北部兵团,”和魏延等人的太行山大军,足有百万大军。如同“十面埋伏”合围魏军。
历史上三国人口并不多,但由于王琦的穿越,三国鼎力了数年,基本没战争,国富民强,人口才发展很快!
此时的魏国地盘虽然只剩下黄河以北,大约只有晋国四分之一大,但却仍有精兵百万,大将三十余人,偏将校尉无数。
不但分兵挡住了北方“北部兵团”和西部魏延等将的进攻,而且分派十员大将,各率精兵数万,沿黄河北岸守住!
这十位大将有张辽、李通、蒋奇、曹彭、夏候渊、夏候恩、张台、邢烈、夏候亭和王贺。都是武艺高强,善于领兵之才!
红巾军的十面埋伏,此时必须攻过黄河才能见效,不然便是隔河两立,黄河虽不及长江宽阔,依然有险可守。
而且国力上,双方都不弱,因为曹操是“乱世的奸雄,治世的能臣”,在曹操的治理下,国富民强,粮草充足,武器装备精良。并且士兵训练有素,兵强马壮!
如果不是晋国己发展了跨时代的火器,两国相争,鹿死谁手,很难估计!但正因火器的利用,魏国的末日不会太远。不久北方定会遍插七星红旗!
红巾军的“十面埋伏”,不仅要靠八大纵队北伐扬威,也必须靠“中统”和“军统”的帮助,因为“中央情报局”不但要传递消息,而且早己有密探打入了魏国的内部。而“军事统一行动局”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出手!不管用什么手段,一来“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都将由胜利者书写。二来如果非常时机,用非常手段,也可能减少生灵涂炭,造福于民。
所以说晋国红巾军的大包围,也离不开这两部门。这些套路古代人哪会想到,只有穿越者王琦提前想到并实施了。
简单说个例子,就连“中情局”的卧底在曹丕身边都有几年了,并且深得曹丕信任。不然曹丕刚下旨命十员大将守住黄河。这边晋帝王琦就手拿着十员大将的名单和分布位置。“知己知彼,怎能不胜”!
而且晋帝王琦见敌方兵力不弱,只好再叫大炮扬威!于是下令赵云,调动炮兵一团,和炮兵二团一起行动,在确保武器和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准备再次炮击敌军,助“百万雄师”渡黄河。
晋国红巾军准备渡河作战,只是船只缺少,这也是当晋国灭魏后,王琦大造“郑和宝船”的原因之一。
原来数月以前,南北黄河除了晋国治下的河内郡附近和虎牢关以北以及“小浪底水库”附近有些战船外,向东的黄河两岸都是魏国管辖区,夏候渊等魏国败军把战船全部带到了黄河以北,想以险抗拒红巾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