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师(1 / 2)

逃出生天的张文正最近想了很多事情,在朝为官多年的他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在朝廷内的前途,他只是一个书香门第的读书人,即便是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浸淫了半辈子,仍然改变不了朱老夫子传下来的那一套“君为臣纲”的思想。可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命运,在杀人不见血的庙堂斗争中,没有人关心他的死活,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死完全取决于龙椅上那位的心情。可是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也有七情六欲。不能否认赵彰是个明君,但如今庙堂上乌烟瘴气的局势恐怕也是他有意放纵。现在傻子都能看出来赵允更得赵彰的宠爱,日后继位十拿九稳,可是即便这是一个满朝皆知的秘密,仍旧没有立皇太孙的消息传出,张文正猜不透赵彰究竟在想些什么,但他隐隐觉得这个曾做过放牛娃的皇帝心思绝不会如此简单。

今天下了南京城里的第一场雪,不同于塞北的鹅毛大雪,南京的雪更像是江南女子,出落得纤细苗条,点到即止。苦闷多日的张文正拎了一盒点心走进了南城一处还算规整的院子,这里住着一个曾经跟随赵彰叱咤风云多年的人物,告老还乡之后便在无人问津。但他的两名弟子都在朝为官,一位是如今权倾朝野的当朝宰相胡玉,而另一个正是此刻敲响房门的张文正。

“老师,我来看您了。”张文正走进屋子,看到了那位曾经令北元皇帝闻风丧胆的谋士,只手弄乾坤,诸葛善长。

只见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枯坐在榻上,凌乱的头发遮住了面颊看不出表情。

“还活着,不错。”

老人抬起手轻轻一挥,算是给张文正让座了。

后者默默坐在一侧的方凳上,不知这次久违的拜访应该从何说起。

“当年我就说过,你那套大道理没用,如今吃了瘪了?”不管年纪多大,这当年赵家军第一谋士的名号不是白来的,仿佛世间一切都在这位诸葛亮后人的谋划之中,甚至朝中有不少阴谋论者言之凿凿地说虽然诸葛善长已经退隐多年但如今时局走势依旧是他十几年前就谋划好的。

“老师,学生心中有诸多疑惑。”

诸葛善长哂笑道:“呵,有疑惑是好事,比你那位同门强,说说看吧。”

“如今朝堂局势已然明朗,为何天子还不立储?”

张文正起身双手环抱朝榻上老人深深作了一揖,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书斋,那时他每有疑惑也是如此询问老师的。

“局势明朗?无知小儿。”

张文正又是一揖到地,“望老师指正。”

枯坐榻上的诸葛善长拿出张文正送来的一块点心,他给张文正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