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巾军首领张角振臂一呼,天下相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传遍东汉大地上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三十万黄巾信徒们纷纷揭竿而起,与丑陋的东汉统治者们作对。
黄巾军的崛起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背景是分不开的。
那黄巾军的体系如何呢?是什么支撑他们发起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呢?
首先黄巾军的总裁肯定是张角先生,同时张角也是黄巾军的创始人。这跟我们现在的党派主席一样。
其次,张宝,张梁是张角的兄弟。也是黄巾军的联合创始人。作为张角身边最有力的助手。张宝,张梁无愧是黄巾军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张宝,张梁呢?他俩自称为大医。可以看出张氏三兄弟以“太平道”出道,最早干的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于是,张角兄弟仨。自从张角在山上采药时,捡到了那三本《太平要术》之后,就开始给东汉的人民群众治病。
那时东汉得病的人多,张角哥仨利用这一现状。广泛地去给群众们治病。并广泛传播“太平道”。
那时,张角有大弟子八位,云游四方传道。其中就包括张宝和张梁。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十余年间,太平道信徒遍布中国十二州的其中八州。主要是在河北一带信徒比较多,也有大量信徒是黄河以南的。
然后,张角开始了他的行动。
为了方便管理,他建立了三十六方,其实就是三十六个军区。并且派马元义联络朝廷里的内应。在这里马元义就成了黄巾军的外交官。
当然,黄巾军的三十六个军区都有各自的“军长”。
只不过三十六个“军长”。名字太多了。作者一时介绍不完。
下来,作者就介绍这些军长们其中最著名的五个。
作者认为,黄巾军五虎将之首应该是波才。
历史上的波才,就如黄巾军的急先锋索超一样。
下来简短介绍一下,黄巾军先行将军波才。
当张家兄弟还在固守黄巾军大本营巨鹿时,波才已经怒而拍桌而起。挥军西向,直指东汉反动政府的首府洛阳,反动政府惊慌失措,赶忙大赦党人,并组织天下精锐,剿讨黄巾军。要说波才的对手,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当时一个是左中郎将皇甫嵩,另一个是右中郎将朱俊。
在当时,朝廷剿黄巾军的主力有三支。还有一支就是围剿黄巾大本营的北中郎将卢植。
说起卢植,卢植可是当过公孙瓒,刘备的老师。
然而,波才一战败朱俊,二战围皇甫嵩和于长社,于是天下震动,反动政府急遣曹操助阵皇甫嵩。
但是,皇甫嵩何人也!乃桓帝时期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的侄子,东汉王朝末期横行天下第一将,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来,有一个叫阎忠的想学剻通说韩信,劝皇甫嵩自立,被皇甫嵩拒绝了。
还没等到曹操援军来的时候,皇甫嵩已经效仿田单火牛阵,火烧了波才营寨,这才击溃了黄巾军,这一战,破波才并彭脱。
波才以一人之力,力敌朝廷左右大将皇甫嵩及朱俊及后晋小生曹操。是不是很有三英战吕布的味道呢?
黄巾军除了波才。还有一位惊世骇俗的重量级大人物。
他就是殉道将军马元义。
前面讲过马元义当过黄巾军的”外交官”。负责联络朝廷内应。其实不然。马元义在黄巾军中,应该是除了张家兄弟外的二号人物。他不但是一方渠帅。还长期负责荆州和扬州的黄巾军组织工作,而且还担负着苏秦的合纵连横工作。
他不辞辛劳,来往奔走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尽心尽力的筹备着起义诸事宜。他可以说是黄巾军的组织者。
而且还内连京师封谞,徐奉,约定里应外合的时间,我们知道,李闯进北京那么顺利,也就是先和北京城里的太监勾结的结果。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叛徒唐周在起义前夕,向朝廷告密,让马元义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可见,叛徒都是该死之人。
马元义的死法是车裂,这种死法是挺残忍的,但也证明了东汉反动政府对他的憎恨。
黄巾五虎之镇南将军赵弘。
话说赵弘是张曼成的部将,然而,他的功劳却在张曼成之上。张曼成战死后。正是他力挽狂澜,稳住宛城一带黄巾军的军心,并迫使朱俊分兵过来讨剿,大大减轻了东方卜己和北方黄巾军大本营的压力。
后来,赵红据守宛城和朱俊对峙。从六月到八月。朱俊无计可施,朝廷差一点就把朱俊撤职查办。多亏张温求情,朱俊这才猴急了,亲自设立大刀队,督军攻城,有退后者,大刀伺候。赵红这才奋战牺牲。
然而赵弘之后,还有韩忠,韩忠之后,还有孙夏,宛城的黄巾军,等于牢制了朝廷的一支主力。这和赵弘的功劳密不可分。
黄巾五虎之神上将张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