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后,张辽以辽东将军之职继续镇守东线。直至病逝。
在合肥之战的另一位魏将乐进以前一直跟随着曹操。
早在曹操讨伐董卓时乐进就已经跟随曹操了。
乐进是曹操手下的一位干将。与另一位曹操身边爱将齐名。这位爱将就是典韦。
乐进在官渡大战时曾立下过大功。斩了袁绍部将涥于琼。官渡之战后,乐进又跟随曹操败吕布,平荆州,每战必争先。这点让曹操大为赞赏。
后来,乐进和张辽,李典一起屯兵合肥,多次打败过东吴的进攻。后升迁右将军,218年去世。
除了乐进早年跟随曹操。曹操阵营中还有一位元老级大将。这个人就是于禁。
于禁跟随鲍信,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战死之后。被曹操所收编。
于禁曾经跟随曹操打败过吕布,并在官渡之战中充当先锋。于禁身先士卒,奋勇作战,协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于禁自官渡之战过后,便被曹操所器重。后来一路迁升至左将军。
如果说在张绣反叛期间,典韦是曹操身边的“贴身保镖”,那么于禁就是曹操的勤务兵。
在张绣反叛时,曹操的青州兵趁机打家劫舍。
这些青州兵是曹操一手培养,并从原先被曹操击败的黄巾军中挑选出来的。并一手组建起来的。这些青州兵可谓是曹操的特种部队。
可能是平时,曹操对这些青州兵们管理比较宽松。于是,他们总在曹操有事的时候闹事。
于是,于禁奉曹操之命,率军将这些趁火打劫的青州兵进行讨伐,消灭了青州兵大部。平定了青州兵所带来的祸患。
后来,219年。关羽围樊城,襄樊之战爆发。曹操令于禁和庞德领军前去解救。
后来,于禁被关羽放水进攻。所率七军全部覆没。史称“水淹七军”。
于禁兵败后,被关羽所俘。后来关羽被吕蒙所杀。
于禁当时是关羽随军的俘虏。关羽被杀后,于禁成了孙权的俘虏。
后来,孙权为魏吴结盟把被俘的于禁还给了魏国。
于禁在回到魏国后,不久便忧郁而死了。
说完前四个“五子良将”后,还有最后一个,这个人便是徐晃。
徐晃,字公明。最早跟随杨奉。后来,汉献帝回洛阳时。受命护送汉献帝东行。
后来投降曹操征战四方,在官渡前期,延津杀了袁绍部将“文丑”。(一说是关羽所杀)。并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
徐晃在平定马超时率先过河。
在汉中之战时,徐晃击败了试图攻占马鸣阁道的蜀将陈式。直接粉碎了刘备想要隔绝汉中与关中的联系的计划。
襄樊之战时。曹仁当时被关羽围困于樊城。形势十分危急。于禁所率七军也被关羽所败,关羽一时威震华夏。
受到曹操指令,徐晃带军支援樊城。
徐晃率领的军队多数是新兵。但徐晃长驱直入,连破关羽多屯。进而击破关羽。解了樊城之围。造使关羽败退。被后人举为保全襄樊第一功。
后来,蜀将孟达作乱。司马懿令徐晃为先锋前往征讨。后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医治无效而亡。
五子良将就是这些内容。
但有人会问典韦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之一?
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
一是典韦死得早。
早在曹操讨张绣的期间。因为张绣反叛,突袭曹操军营。这时幸亏有典韦用生命护住了中军大营。要不曹操也要一命呜呼了。
后来,典韦战死了。曹操侥幸逃跑了。还有曹操的子侄曹安民和曹昂也分别战死了。
典韦在这次张绣突袭中战死。死得过早,使得典韦不能算作“五子良将”之一。
二是典韦的官职不是真正打仗的。
典韦在三国前期基本上是曹操的护卫队长。很少参与大战。再说他死得过早,还没真正在战场上逍遥一把,就死了。
不管典韦是不是该加入曹操的“良将”之一。
但“五子良将”确实是曹操在征战天下的上佳鹰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