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则不同意退军。他认为如今魏军已深入巴蜀之地。退军只会伤亡惨重地回去,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大将军司马昭?
而这时的邓艾只是追击姜维到了阴平,他在听说钟会还没有攻下剑阁。而且还要退军。
在这种情况下,邓艾开始上奏朝廷。言道:“今蜀贼已快被消灭完了。适宜乘胜攻之。我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过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去涪(涪,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四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以奇兵冲击其腹心。还在剑阁守卫的蜀军必定会来回救。这样钟会可以两路并进。如果蜀军不来救援涪城。魏军就可以直接攻破涪城。切断姜维的后路,并可直接进攻成都了。”
邓艾的着条奇策被司马昭他们采纳了。并下达命令由邓艾来执行这次行动。
于是,邓艾开始挑选精兵来执行这次行动。
邓艾是想与诸葛绪联合经江油避开剑阁,支取成都。
但是诸葛绪不赞同。
诸葛绪以自己只能受命阻拦姜维,不可自作主张为由。拒绝了邓艾联军之议,他率军东去,与钟会军会合了。
钟会看到诸葛绪和自己会合了。
心想:“要这个废物,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扩大自己的军权,解除他的军权!”
于是,钟会秘密上报朝廷。说诸葛绪在魏国全面伐蜀期间,表现得唯唯诺诺,不敢交战。
最后,钟会以诸葛绪“畏敌不前”的罪名。剥夺了诸葛绪的军权。回归魏国。诸葛绪被人驾着槛车被召回了。其部下军队归属了钟会。
钟会在处理好了诸葛绪的事后。邓艾开始行动了。
263年十月,邓艾抓住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的机遇。邓艾亲自带着选出的万余人精锐部队。率军冒险而进。开始了偷渡阴平,南出剑阁的壮举。
邓艾军从阴平道出发。一路上走了三百多公里的无人之地。
特别是从阴平到江油,这一程,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
邓艾军一路上只能凿山开路,修栈架桥。
而行军的过程显得十分艰难。
这一路上,山高谷深。邓艾军路上粮食也快用完了。十分危机。
当大军行至走马阁山时,道路断绝。面对困难,邓艾身先士卒,遇到艰难险阻。让士兵们用毛毡裹住身体滚下山坡。一个个推转而下。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了七百余里的毫无人烟的险域。
“粮食运输困难,濒临危机。”在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
最后,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
江油据有石门。临着涪水,一面长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
这时蜀国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强大,畏战而投降。
邓艾顺势率领魏军乘胜进攻涪城。
邓艾军从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刘禅于是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率诸军拒敌。
邓艾的奇袭战略因诸葛瞻的来到,可以说是破产。
但是邓艾并没有就此放手。
而在蜀国,此时的南中督霍戈听说魏军偷渡阴平。也立马上书刘禅。请求批准出兵北上支援。
刘禅则认为诸葛瞻军队庞大。远远超过邓艾军。认为击败邓艾是完全可以的。没有必要再派霍戈前去支援。
于是,刘禅不批准霍戈带领援军北上的请求。只让远在永安的阎宇带领永安两万兵马回援。
可是刘禅远远低估了邓艾的战斗力。
自从刘禅派诸葛瞻来抗击邓艾可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在此待命。
这时一同随军的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
但是黄崇屡次进言,甚至痛哭流涕,诸葛瞻却不为之所动,犹豫不决。依旧在涪城不前。
结果被邓艾夺取了险地。
后来,诸葛瞻督军到涪城,在途中遇到了魏军。并发生了战斗。
结果邓艾率军大破诸葛瞻前锋。
诸葛瞻一听前锋被破。就赶紧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被迫退守绵竹。
诸葛瞻这次退守。又把涪关险城当成大礼送给了邓艾。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道:“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帮助姜维。进不能守住江油。我有三罪,有何颜面再回去?”
邓艾占领涪关后,邓艾知道诸葛瞻正带着全营士兵在绵竹等待自己来攻。
于是,邓艾写了一封劝降信给诸葛瞻,信上说:“假如诸葛瞻投降了魏国,魏国会封他为琅琊王的。”
诸葛瞻收到信后,大怒。当即斩杀了使者。并大声喊道:“邓艾,老子跟你没完!”
邓艾见劝降不成,他立即派上自己的儿子邓忠和师篡等人。从左右两面进攻蜀军。结果魏军失利。
邓艾大怒,邓艾想斩杀邓忠和师篡这两人。
而两人跪地求饶。要求再战将攻补过。
结果二人这次大破蜀军,蜀军伏尸数万。二人斩杀了诸葛瞻和尚书张遵(张飞之孙),黄崇等人。
魏军进占绵竹,后来进入雒城(今四川广汉)。并向成都进军。
绵竹之战,是魏蜀最后一战,因为绵竹的陷落,蜀军从此全线崩溃。
刘禅和他的蜀帝国,最后的末日,快要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