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指得是当时魏晋时期的七个很有才华的名士们组成的。
在魏国末期,政治黑暗,战争不断。在这战乱的年代,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文学群体,他们就是竹林七贤。
有人评价说,竹林七贤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可以安生立命的所有选择。
隐逸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态度。
竹林七贤们报着这样隐逸的态度。七个人经常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
竹林七贤指的是谯的嵇康,陈留的阮籍。河内的向秀,阮籍的外甥阮咸,琅琊的王戎,沛的刘伶等七个人。
这七个人都是互相认识的好友。喜欢在一起交谈,七个人经常游于竹林。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一起唱歌。
七个人都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可谓“越名教而任自然。”
山涛,王戎则好老庄和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在竹林七贤当中,以阮籍的名声最大。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他年少非常喜欢喝酒。并冷眼以对世间蔑视他的人。
阮籍性格豁达,行为不羁。清心寡欲,不拘俗礼。富有文采,他喜欢庄子的思想。并著有《咏怀诗》,《达庄论》等。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救世济民之志。由于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和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曹爽曾经向召阮籍为参军。但是阮籍以得病为借口辞官归乡去了。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师开始独专朝政。
司马氏当政以后,为了保全难能可贵的政权。开始杀戮异己。被株连的人有很多。
而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阮籍用时感到自己也无能为力。
所以阮籍采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
阮籍后来,要么闭门读书,要么登山临水。过起了闲情雅士的生活。
由于阮籍的名气过高,所以很被司马昭所看重。
阮籍迫于司马昭的淫威,自己也不得不接受司马昭的委任。司马昭任命阮籍为步兵校尉。
不过阮籍在任步兵校尉时,向司马昭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个官职我可以当!但是我要喝酒!
司马昭答应了阮籍的条件。
阮籍是好喝酒的人。在魏入晋的时候,天下大变。名士们都追求保全性命。
阮籍为了避开世事的烦扰。所以常常喝酒。
从此阮籍好喝酒的毛病一直没改。
其实早在司马懿和司马师时代。阮籍就当过司马氏政权下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