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魏国与蜀国在不断地殊死一搏,司马昭在为司马师政权做着最后的努力,平叛,平叛还是平叛。。。。
而这时的吴国政坛上也发生了变动。
256年,吴国的孙峻死去。他的堂兄弟孙綝接了他的班。并且,孙綝逐渐地在吴国政坛上开始掌握了实权。
这个孙綝是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室宗亲。与当时东吴的权臣孙峻为同一祖父的兄弟。
256年,孙峻在率军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并将后事托付给了年仅26岁的偏将军孙綝。
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并受命代理主持朝政。并接替了孙峻掌握了东吴最高的权力。
在此前,由于孙綝的哥哥孙峻的一人专政和恶行已经引起了东吴豪门势力的不满。
他们不愿意再看见孙峻之后,又出现皇室宗亲继续再垄断朝廷大权的局面了。
其中以骠骑将军吕据为代表的北伐前线诸将,于是联名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希望以此分割孙綝的权力。防止他擅权专政。
但是孙綝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他改命滕胤为大司马,并且要求他去代替不久前逝世的吕岱来镇守武昌。并希望以此让他远离朝廷。这样自己就大权独揽了。
可是,吕据得知后大为不满。于是,他从北伐前线率军返回都城建业。
回到建业后,吕据立马派人通知滕胤,密谋推翻孙綝。
孙綝知道之后,一方面派遣自己的从兄右将军孙虑(一说是孙宪),率领了驻守都城的军队在江都抵御吕据大军,又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让投靠东吴的曹魏政权叛将文钦,唐咨等人攻击吕据。
另一方面孙綝派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前往要求滕胤立刻出发捉拿吕据。
滕胤见状,自知事情已经泄密。于是立刻拥兵自卫。并向典军杨崇及将军孙咨表示孙綝谋反作乱。
滕胤逼迫华融等人作书驳斥了孙綝。
孙綝看滕胤造反自己,于是,孙綝就上表吴帝孙亮宣称滕胤叛乱。并派将军刘丞率骑兵围困滕胤。
这时滕胤只能逼迫华融等人矫诏发兵,华融等人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于是,华融等人不从。结果,滕胤杀了华融等人。
不久之后,吕据被文钦,唐咨等人抓住了。吕据也兵败自尽。
但是这件事滕胤完全不知情。还以为吕据会依期进军与他会合。因此他面色不变,谈笑如平常。
滕胤有部下去劝说其可以引兵到皇宫的苍龙门。到那时,还在困惑中的禁军将士见到滕胤后。必然会离开孙綝而听从滕胤的调遣。
到了那时候,则可以进驻皇宫。并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诛杀孙綝。
而当时已经半夜了。滕胤等人不敢举兵包围皇宫。而滕胤还以为吕据会依约前来支援。
于是,滕胤决定原地不动。他命令部下继续坚守。
滕胤和他的部下一直坚守到了早上。
到了早上,孙綝剿灭吕据后。回师大举进攻且最终杀了滕胤。
诛杀了滕胤后,孙綝下令诛灭了滕胤,吕据的三族。
对于吕据和滕胤的死,史书上还有另一种说法。
当初,吕据想讨伐孙綝,孙綝则是命令文钦,唐咨等人抓住了吕据。
此后,孙綝又派出刘丞去攻打滕胤。滕胤一家都被诛杀。
这时被俘的吕据,无力回天。他的随从劝吕据投降魏国。但是吕据拒绝了。最后自杀了。
不管吕据和滕胤最后是怎样死的。
反正吕据和滕胤的叛乱终被历史所抹杀了。
还有一个驻守在夏口的镇军将军孙壹。因为孙壹是吕据,滕胤的妻兄。而且他的弟弟孙封又因为参与密谋后失败自杀。
孙綝得知这层关系后,他派遣了镇南将军朱异偷袭了孙壹,最终迫使孙壹率部曲千余口逃奔到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