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的死,跟一次叛乱有关。
前面的内容讲过,司马懿平定了“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王凌的叛乱。王凌最后自杀身亡。
但是淮南地区还隐藏着对司马家族的不安定因素。实为淮南第二叛。
司马懿已经死去。于是,平定淮南第二叛的重任交给了司马师。
自从司马师妄行废立,废掉曹芳之后。
254年,十月曹髦登基。
司马师的这种妄行废立的行为。惹恼了淮南地区的另一个大人物。毋丘俭。
毋丘俭是感念昔日明帝之恩的。毋丘俭世代受曹魏政权的恩典。
毋丘俭想尽自己一份臣子之力。想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同时,毋丘俭与李丰,张缉过往甚密。这二人被杀,使其不安。
于是,255年。毋丘俭谎称得到了太后手诏,与扬州刺史文钦于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
镇东将军毋丘俭以前曾被明帝曹睿作为亲信对待。而文钦又是毋丘俭的老乡。两人关系特别好。
而且文钦很勇猛,立了很多战功。但是文钦要求增加褒赏却一直没有实现。
可以看出司马家族掌控之下。文钦一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因此文钦一直怀恨在心。
就是对曹魏政权的一片忠心的两员大将。毋丘俭和文钦,开始对司马师不满起来。
毋丘俭正是看中了文钦。希望他能助自己实现大计。然后在厚待文钦。
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下,毋丘俭和文钦心在一起。他们在共同等待一个机会。
这不机会来了。司马师废掉了曹芳,犯了妄行废立之罪。
于是,255年正月,毋丘俭和文钦夜观彗星。认为是祥兆。
当时的古代人都很迷信。特别是三国时期的人们。动不动天空中就出现祥兆。就是要干大事的时候了。
于是,毋丘俭和文钦就开始了造反程序了。
他俩先是伪造了皇太后的诏书。在诏书上陈述了大将军司马师的所有罪状。而且当时毋丘俭,文钦列举了司马师的十一条之多的罪状。
罪状上列举了司马师大半生所犯下的罪行。条条属实,并主张让更加卓越的司马昭来代替司马师。
这个罪状上面内容太多,作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毋丘俭甚至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当人质送到东吴,向孙亮一帮人讨好。
但是事实证明毋丘俭和文钦的这次造反并未得到东吴的大力支援。
255年,筹集好了军队的毋丘俭和文钦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魏国内部造反。
司马师并没有那么慌张。
司马师一帮人得到消息后。当时有人劝司马师不必亲自去。
然而傅瑕,王肃向司马师进言。劝他亲自去征战。
于是,司马师开始亲自率兵讨伐毋丘俭等人。并任用了傅瑕,王肃为军师。
一月春,当时毋丘俭,文钦率军渡过了淮河由寿春向西进发。暂时没有办法直捣洛阳占领许昌。那时可能是京师洛阳和许昌一带司马师有重兵把守。
后来,毋丘俭和文钦很无奈。于是,他们走到项县就停住了。
司马师这边,先让诸葛诞假装作出直接进攻寿春老巢的样子。
司马师还派出了征东将军胡遵带领着青州,徐州的兵到了谯县与宋县(今日的商丘)之间。从此来断绝毋丘俭,文钦从项县回归寿春的路。
司马师自己则是亲率主力。驻扎在汝阳。
司马师还让监军王基率领先锋军队占据南顿。伺机而动。
此外,司马师下令各军队固守城壁,不可出战。
司马师作好了这次平叛的军事部署。
毋丘俭这时就很被动了。
一方面毋丘俭的大军没办法去救寿春。因为他得知从项县到寿春的路已经被敌军封锁住了。
另一方面,毋丘俭想往洛阳,许昌方面打。但是敌军拒不出战。
这时的毋丘俭的大军战不得,也退不得。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