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孙权临死前托付的重臣。后来做了吴国的太傅。孙权死后,诸葛恪一度专权朝廷事务。那他又是怎么一点点失去人心的呢?
在此之前,诸葛恪一直与孙弘闹不和。
孙弘和诸葛恪都是孙权临死前。托付的重臣。
252年,孙权病危,召集了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处理身后事。
第二天,孙权大帝去世了。孙弘担心会被此前一直闹不和的政敌诸葛恪惩办。
于是,孙弘起了篡改诏书的想法。
于是,孙弘先是封锁了孙权去世的一切消息。宫内的人不传扬到宫外去。
正当孙弘准备伪造诏书,赐死诸葛恪的时候。此事被孙峻发觉了。
不料孙峻竟然跑到诸葛恪处告密去了。
诸葛恪得知此事也是大惊。
于是,诸葛恪便假意邀请孙弘一起讨论事情。在坐席之间把他杀了。
诸葛恪杀死孙弘之后。立即发布了孙权大帝的死讯。并召集各级文武官员为孙权办理丧事。
孙亮即位后。亲自拜诸葛恪为太傅。
这时诸葛恪才正式当上了太傅的职位。
孙亮上台后,刚开始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了耳目之官。免掉了人民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
正因为诸葛恪这一系列,利民的政策。吴国的人们都想一睹诸葛恪的风采。
所以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颈相望。想一睹其风采。
同年,诸葛恪在东兴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并且左右依山各筑造了一座城。这两城被称为东城和西城。
诸葛恪派留略,全瑞分守东,西两城,各带兵千人。自己则是率兵返回都城建业。
不久之后,魏国就乘此机会。向东兴用兵。
后来,诸葛恪在东兴之战中战胜了魏军。胜利而归。
其中,在东兴之战获胜后,诸葛恪产生了轻敌之心。诸葛恪自己也变得非常的高傲和自大。没有丝毫的沉稳之心。
253年正月,孙亮正式册立了全氏为皇后。
全氏是全尚的女儿。作为外戚的全氏一族。一时极为尊贵。
同年春,诸葛恪自从东兴之战中立功后。开始有些轻敌了。
于是,诸葛恪又要出兵伐魏。大臣们认为这时吴国国力尚且不支。兵将们有些疲惫。
所以大臣们一致劝阻诸葛恪不要轻易伐魏。
结果,诸葛恪不听。
为了让那些大臣们住嘴。诸葛恪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晓谕众臣。
这篇文章。文中诸葛恪举出了古今事例。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不乘此时伐魏,将留下长远的遗憾。
大臣们看到这篇文章明知道诸葛恪是强词夺理。但是谁都不敢再劝阻了。
其中,有一个丹杨太守聂友与诸葛恪素有交情。写信劝阻诸葛恪不要轻易伐魏。
但是,诸葛恪硬是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了聂友。并在后面题字说:“你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没有看到长远大局,你仔细看看我的文章,你就会明白了。”
同年三月,诸葛恪里力排众议,率二十万大军征讨魏国。这时,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了。
诸葛恪对于这次伐魏的想法是可以先到淮南炫耀一下武力。然后再深入魏国腹地。
不过有部将劝诸葛恪说道:“如今如果引大军深入敌人腹地。敌人领地里的百姓一定会逃走。恐怕士兵们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小。与其这样,不如先让大军停下来,先包围合肥新城。一旦合肥新城被我军围困,敌人的救兵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再设法进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于是,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谋。
五月,诸葛恪的大军围困了合肥新城。
魏军守城大将张特率三千人拼死守卫新城。苦战到月底。吴军士兵们战死数过半。但是吴军仍然攻不下新城。
这时,诸葛恪亲自上阵。督魏军强攻。城池很快将沦陷。
而就在这紧要关头。张特用了一招缓兵之计,向吴军假投降。
然后,张特命令士兵们乘夜修补城防工事。继续死守合肥新城。
这时由于吴军长期攻城,以致于吴军士兵们疲劳过度。再加上吴军军中瘟疫流行。士兵们死亡过半。而诸葛恪认为军官们说假话。并扬言把他们都杀掉。于是,谁也不敢再去汇报死亡人数。
这时诸葛恪自知伐魏失策。回天无力。
而且诸葛恪认为自己带军攻不下城。感到很羞耻。
这时跟随一起打仗的朱异将军向诸葛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恪在指挥打仗的错误。
结果,诸葛恪非但没有听取朱异将军的话。而且大怒起来。立即下令夺取了朱异的兵权。
不仅是朱异,都尉蔡林也屡次给诸葛恪献策。但是诸葛恪都不采纳。
无奈之下的蔡林只能倒戈投了魏国。
魏国知道诸葛恪大军已疲惫不堪。不能再继续打仗了。
于是魏国朝廷派出了司马孚,毋丘俭趁势率军开往前线。合击吴军。
诸葛恪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被迫率兵撤退了。
由于士兵们多受伤染病。流散在道路上。也有的直接倒在地上。不能前进。还有的士兵直接被魏军捕获。
就是诸葛恪带着这些残兵败将撤退途中。有的士兵大呼小叫。而诸葛恪却很安然自若。
诸葛恪这时只能在一个叫江渚的地方。暂切休息。
诸葛恪的残军在江渚住了一个月。诸葛恪还想去附近的浔阳去屯田开垦。
而这时吴国朝廷可等不及了。
于是,朝廷就把召诸葛恪回去的诏书一封接一封地送到诸葛恪的手中。
诸葛恪这时才意识到,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