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伐益州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
这些困难是各式各样的。而最大的困难则是刘璋那些精明能干的武将们。
刘璋手下的武将很多。但最后要么是归顺刘备,要么是被刘备杀死。
这些武将的命运不同。但也是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细细品味之处。
据正史考证,在刘备伐益州的途中,刘璋部下有八个文臣武将投降于刘备。还有七个不服的武将被刘备所杀。
在投降的文臣武将们最有名气,为以后蜀汉政权贡献最大的当属法正了。
法正不必作者多介绍,相信不少三国爱好者们或蜀粉(蜀汉的粉丝)们都知道这些人。
法正在归属刘备之后,一直是刘备集团的第二号谋士。仅次于诸葛亮的地位。如果庞统不死的话。法正,诸葛亮,庞统这三个顶级谋士完全可以把蜀汉政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有可能会统一天下。
可是当庞统死后,法正就成为了刘备的第二号谋士。
法正比较善于治国理政,所以每当诸葛亮外出时。法正就可以坐在大后方。日理万机。这一点,不管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信任的。
法正最早是刘璋手下的一名顶级谋士。后来受张松影响,加上对刘璋的不满。最后决定来投靠刘备。助刘备一举拿下益州。
法正在刘备谋取益州的时候,私下勾结了张松,孟达。准备助刘备入蜀。
后来机会来了,刘璋想让刘备跟他一起打关中的张鲁。于是,就派法正领四千精兵前去荆州迎接刘备入蜀。
法正这一去,可就不再回刘璋那里了。却留在了刘备的阵营中。
后来法正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法正在加入刘备集团后,和法正同乡的孟达,也随法正加入了刘备阵营。
跟法正和孟达同心的张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张松在向刘璋建议刘备入蜀之后,因为私下里和刘备书信过多,被张肃告发刘璋后,被刘璋处死了。
那刘璋在张松建议刘备入蜀,刘璋底下的文臣武将们就没有一个反对吗?
答案是“有”。
其实早在刘璋准备迎接刘备入蜀的时候。就有一名老将黄权劝刘璋不要迎接刘备。而刘璋这时头脑一热,根本不听黄权进谏。还把黄权外放为广汉县长。
后来刘备在与刘璋反目之后,进攻益州的时候。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之后,才向刘备归顺。刘备为黄权的忠心所感动。后来,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
那时为了防止刘备入蜀。刘璋部下有一个叫王累的。曾倒悬于城门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然而不被刘璋听从。于是王累自断绳索,摔死在城门下。
当年揭发了张松向刘备密信的张肃。因为刘璋觉得这人很不靠谱。最后也被刘璋所杀了。
后来,张松被刘璋杀死后。刘璋加强了各关隘的防卫,不允许刘备军再入蜀。
刘备在听从庞统的计策后,刘备军行至涪水关。这时,杨怀,高沛前来送行。刘备借口他们无住客之礼。捕杀了杨怀和高沛二人。并占领了涪水关。
这是正史上记载的杨怀和高沛之死。
而对于杨怀和高沛之死。《演义》上却大书特书了一把。
《演义》上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刘备军至涪水关,杨怀,高沛二将假借犒劳之名,身怀利刃,来到帐中,欲见机刺杀刘备。这时刘备一声令下,关平,刘封从帐后杀出,当场斩杀杨,高二人。随后,刘备夺下涪水关。
正史上和《演义》上对杨怀,高沛二人之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刘璋在得知刘备杀死杨怀,高沛二人并夺取涪水关的事。连夜派张任,泠苞,邓贤等将带领五万大军前往雒城镇守。张任等人守护雒城,泠苞,邓贤则在雒城外六十里扎下了两座大寨。
刘备这边猛将如云。以黄忠,魏延的前军一举杀死了邓贤,活捉了泠苞,将两寨攻下了。刘备赶来时,在战场上挂起了招降旗,并宣称凡投降者,一律免死。一时间川军倒戈御甲者,不计其数。魏延将泠苞押到了刘备跟前,刘备亲自为其松绑,还赐酒压惊。
泠苞表示愿意投降,并说只要放他回去,他定能说服张任等人献城投降。魏延则向刘备进言道:“此人的话不可信。”刘备则是回答道:“我以仁义待人,别人是不会背叛我的。”说罢,便放泠苞回去了。
泠苞回到了雒城,隐瞒了自己被捉的经历,只说自己是杀了十多个人,夺得马匹逃回来的。这时,刘璋闻得邓贤被斩,便派儿子刘循及妻舅吴懿带领两万人马前来雒城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