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上午,要进行本次武术健身锦标赛,男子组十六强战下半区的四场比赛。
下半区的第一次比赛:江小雨(梅花拳)对阵乔留云(八极拳)。
江小雨,河北广宗县人,小架梅花拳的十五代传人。小架梅花拳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
乔留云,河北沧州人,八极拳宗师文书礼的弟子。“八极”一词,源于汉《淮南子》“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将“八极”用于武术,取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
梅花拳是中国非常古老的拳种,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传说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梅花拳也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其中在公元1135年,王重阳就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创造了“全真教”,在昆仑山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称为“北七真”。丘处机是这七人之中,真正把梅花拳流传下来的人,是梅花拳“邱族龙门派”的始祖。近代中国最坚决反抗洋人的义和团运动,就是由梅花拳拳师发起的,只是他们为了避免祸及他人,自称义和拳。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八极拳发力始于脚跟,再通过腰部传递,最后贯入指尖,爆发力极强,技击的效果强烈,颇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的威势。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江小雨和乔留云先是游斗在一起,两人上路交手不多,大多是试探对手的虚招,或者是引诱对手冒进的诱招。下路的步法却将两人各自拳法的特点体现无余。
梅花拳平素的练功是要在梅花桩上进行的,到了实战平地之争中,原本在梅花桩上的“桩步五势”就显得极为沉稳,原来的“行步”就格外迅速轻灵,变化多端。两种架子“一动一静”,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生阴,静极复动。动静互为其据,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不测之谓神”,使江小雨的拳法出神入化,变幻莫测。
而乔留云那边,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只用搓步、跺步、碾步和翻身垛子,两脚不离地,一直保持着十趾抓地,保持着稳固的根基,随时准备爆发功力以增强拳势或者攻对手的下盘。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则以引手诱敌发招,显示了十足的耐心。
如此这般僵持了数分钟之后,江小雨略感不耐烦。梅花拳可是追求大开大合的拳术,于是他使出小架梅花拳的外五行:龙虎蛇马猴,主动抢攻。出入豁山似猛虎,随身巧转赛云龙;扭身绕步如蛇样,拳打脚踢如马壮。
乔留云等的就是对方攻上来,立即还之以八极拳绝技“六大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
江小雨凭借着轻灵的步法化解开乔留云爆炸一般的反击,二人重新又陷入游斗之中。
江小雨并不调整自己的战术。这样的情况又往复数次,终于被乔留云抓住一个机会,跺脚、擤气,含胸拔背,顶顶拔腰,爆发出无匹的寸劲,以一记八极拳的绝招“铁山靠”,将江小雨撞飞,并乘胜追击将他击落擂台。
男子十六强战下半区的第一场比赛结果是:江小雨(梅花拳)负于乔留云(八极拳)。这两位选手都是河北人,观众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为他们的精彩表演热烈鼓掌。
付可乐看了看表,一场比赛结束了,照例是要休息十五分钟的。杜新五正要开口评论,却见付可乐起身小步快跑到了擂台下的一人处。那人站在人群前头,后面的人都走开了好几个,不想被铁塔一样的他挡住视线,这人正是高开天。今早,他先赶着去安排人手建立对东兴楼饭庄的观测点,又匆匆忙忙赶来看比赛,还没吃早饭呢。
付可乐眼尖,见到在擂台下观战的高开天看完第一场比赛后,就打开了一大包点心,里面是七八个金灿灿的耳朵眼炸糕。付可乐毫不客气地上前,将高开天的炸糕夺了一大半过来再回,留下高开天看着付可乐的背影骂骂咧咧。高开天一直觉得,两个人熟悉了之后,付可乐在自己面前就特别贱,特别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