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可乐原本就一直想和《大公报》合作,甚至将来某一天,他也可能另外办报。罗斯教授有强大的绘画造诣,又有一些出版界的经验,目前又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未来在德国还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付可乐觉得他可能会对自己的提议感兴趣。
付可乐于是告诉罗斯教授,自己有计划在中国上海办一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分刊,前不久已经订购了一台,德国最新型的海德堡全自动圆压平印刷机,以及最高质量的新闻纸。而且上海是一座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外国人到上海是比较容易适应的。如果罗斯教授愿意去中国上海,一起办这份报纸的话,付可乐承诺给他的年薪为原来在柏林艺术大学时候的双倍,并且负责他们一家三口到中国的旅费,和到达上海后一笔丰厚的安家费。
罗斯夫妇对付可乐的提议非常感兴趣,表示要认真考虑,并尽快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第二天,他们就回来找付可乐,正式接受了付可乐的提议。同时,罗斯表示,他还认识好几个和他情况差不多的犹太人朋友,有些是搞印刷的,还有两个也是绘画的,不知道付可乐还需要不需要更多的人。
付可乐表示欢迎,但暂时只准备再接受三个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待遇也按照他们原来的年薪双倍。未来事业发展了,可以再接收更多的人。然后付可乐又告诉罗斯夫妇,自己预计会在一个月以后动身回国,所以他们可以按照这个时间来安排,到时候可以一起走。
于是,罗斯就去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了三个朋友。这三位,一个也是杰出的画家,还是单身。另外两位,都是印刷行业的精英人才,其中一个是一家三口,另外一个则是三代六口人的大家庭。至于其他也想去的犹太人朋友,罗斯和那三位幸运儿就表示,他们到了上海安定下来之后,会尽量帮还留在德国的人想办法的。
由于犹太人和有条件的中国人一样,特别注重教育,平均学历很高,学历高自然能有较好的工作,结果就使得犹太人往往能够成为高收入的人群成员。而现在德国犹太人到了公民权都被剥夺的地步,失去了工作,生存权也没有了保障。这样大的落差造成了许多犹太人开始产生离开德国的念头,不过多数还是想着到相邻的欧洲国家碰碰运气。罗斯他们愿意答应去上海主要是付可乐给的条件很优越,工作内容也是他们原本擅长的,上海在当时也能算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城市。
新年过后,假期也随之结束。付可乐回到了柏林军事学院,继续过他每天上大课、泡图书馆的日子。
半个月之后,柏林军事学院第一期情报官员培训班进行了毕业考试,为期四天,每天考一门课程。付可乐最终以全优的成绩毫无悬念地拿到了第一名。
而在这段时间里,弗兰卡已经把这一期的三十名毕业生的所有情况查得一清二楚了,入学前以及入学后的情况都包括在内。弗兰卡初选了其中的十五个人,准备再根据毕业考试的成绩调整,然后再经过面试决定最后自己要挑选的十个人。
可是当弗兰卡从院长那拿到的毕业成绩详情表的时候,他却发现第一名并不是他初选的十五个人,甚至不在原来的三十人名单之内。虽然从第二名到第十一名中,只有一个排在第五的人名不在他的十五人名单里,他的预测已经相当准确了,但是他还是很不满意,自己竟然不知道第一名的这个里昂是何方神圣。
院长连忙向颇为激动的弗兰卡介绍了付可乐的情况。弗兰卡听明白了这个第一名的由来就更激动了,原来这个第一名还是一个无主的,捡到漏了。于是他告诉院长,他名单上的原来十五个人,再加上毕业考试的第五名,一共十六个人,要准备好在今天下午接受他的面试。至于上午剩下的大把时间,弗兰卡准备和这个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第一名好好谈谈。
十分钟之后,付可乐单独站到了弗兰卡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