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主三人逃出城外,为了躲避搜捕,藏于山中。
一连三日见东阳城内不停有车队往武朝境内运送财物粮食,卫国主终于明白过来,为何姬长生如此急于得到卫国了。
必然是武朝连番征战使得国库空虚,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局面了。
卫国主恨透了姬长生,发誓必杀之而后快,但眼下身边就只有一诸葛玄,如何与姬长生斗?
若若劝道:“只要父亲舅舅安好,这卫国不要也罢。”
卫国主道:“我非舍不得这荣华,也不是贪恋权势,只是心中一口恶气难平,这卫国便是送谁也绝不能给姬长生!”
“可是如今武朝声势渐盛,隐隐有中兴之相,我们能怎么办?”
诸葛玄道:“武朝两年连平郑卫两国,使得天下侧目,陈姜淮决计不会坐视不管。如今之计只有联合三家才能成功。”
卫国主道:“谁能助我呢?”
诸葛玄道:“淮国去年大败,其势已大不如前,姜国主弱臣强,才经苦战,便是有心助我,也需等待时日,只有陈国这两年屡战屡胜,声势大盛,段思贤逐鹿天下之心已现,他最有可能出手。”
“那便去陈国。”卫国主决然道。
三人扮着行商过了大江,便往万安城去。
路上遇见一伙劫道的毛贼被诸葛玄收拾了,才凑了盘缠,不然吃住都是大问题。
到了万安城内,却听得段思贤老来得子,加之宣扬的大胜,双喜临门便有大量赏赐赐下,城内一片欢天喜地,这一幕何其眼熟。
寻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卫国主与诸葛玄一番商议,决定拜访唐肃严,由他引荐拜见段思贤。
诸葛玄来拜访的时候,唐肃严正在看书,听到仆人的话,愣了一下便奔了出来,迎接诸葛玄。
姬长生灭卫的事陈国朝堂早已知晓,虽然卫国主传说被诸葛玄所杀,陈国人还是不信的,段思贤派出许多人打探消息,却一无所获,如今居然送上门来了,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见了卫国主之后,唐肃严便带着他们进宫面见段思贤。
就在卫国主等得快受不了的时候,见宫成内有一老人衣衫不整飞奔而出,身后跟着无数随从。
卫国主大惑不解。
“是陈王。”唐肃严提醒道。
卫国主肃容拜见段思贤,却被段思贤一把拉住,双目含泪道:“贤侄啊!听说你遭遇不测,寡人担忧的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派出人马打探消息却一无所获。今日见到你,寡人才算安心啊!”
段思贤比卫国主大不了多少,却一口一个贤侄,一副长辈模样。
如今人在屋檐下,卫国主不得不低头:“侄儿正是来请叔父主持公道。”
“走走走!回家再说。”段思贤拉着卫国主往里走:“你一路走来必然辛苦,且先休息,寡人定会为你报仇,定不叫恶人张狂。”
当得知卫国主来投的时候,段思贤先是一愣,随即狂喜,脱了衣服便往外跑,这是天赐良机啊,段思贤对卫国可是垂涎已久。
在那一刻,段思贤都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了。
卫国主的到来,在陈国激起轩然大波,世家之间各有心事,卫国地虽不广,可那也是一州之地啊,此番求上门来,不舍得血本怎么可能成事?
次日早朝,段思贤高高坐在上面,下面一左一右分别是卫国主与郑密。其余文武分列两旁。
段思贤率先开口道:“武朝无道,霸凌郑卫,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寡人欲替天行道,众卿以为如何?”
这些人早已得到了段思贤的暗示,自然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指责武朝恶行。
谢至仁出班道:“武朝暴行,天人共愤,国主伐之正是顺天应命,可我军才经苦战,士卒疲惫,粮草损耗颇巨,可等明年春出战不迟。”
郑密早已坐不住了,起身道:“陈国行天道之事,自有天神庇佑,武朝前番损耗比之陈国更甚,若能联合姜淮两国,则天下伐武之事势在必行,武朝一己之力,如何与天下相抗?”
陆廉道:“郑侯之言在理,但是郭谦卫含光皆是人中龙凤,冒然击之,吉凶难料,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段思贤闻言勃然大怒:“若事事都从长计议,与腐儒有何区别!陈国伐武,势在必行!你等今日必须商量个可行的法子来!”说罢一拂衣袖转身回宫去了。
段栖梧道:“卫国主,郑侯,若要陈国北上伐武,也不是不可,但劳师远征,陈国必然国力大伤,连番征战对臣民无法交待啊。”
终于说到了正题上,陈国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郑卫两人,看他们作何回答。
卫国主道:“只要陈国能擒杀姬长生,卫国愿归于陈国,永为臣属。”
郑密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卫国主,他怎么也想不到卫国会开出这么一个条件来,如此等于把卫国送给了陈国,段思贤决计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如此一来,自己该怎么办?
段栖梧咽了一口唾沫,双眼放光,眼里陈国众臣也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