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相逢恨晚彻夜谈中(2 / 2)

虽然杨戬说的是“好事”,但是姬昌那发达的头脑很清楚,自己贤弟用那种语气说的“好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么一想,那事情不就很明白了吗。

姬昌左右看了看,脸上带着一种男人都懂的神色:“贤弟是说大王在娲皇宫给圣母娘娘上香时,题诗那事?”

当杨戬惊悚地从姬昌嘴里听到“娲皇宫”、“圣母娘娘”、“题诗”这三个关键词时,莫名的,杨戬只觉得自己浑身汗毛倒竖,今天一整晚喝进去的酒,瞬间在汗毛倒竖、毛孔闭合起的前一秒,全部排除了体外,头脑无比清明。

再看到非常老实的天眼,没有像平常那样四处乱瞄……呃,不对,是没有和平时一样,如同雷达一般,一遍遍扫描杨戬周围的环境,杨戬就已经彻底的悟了——要凉。

不过,还没凉,杨戬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但又不能表现地太浮夸,比如对纣王帝辛破口大骂,仿佛他抢走了自己的棒棒糖一般。那样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起到反效果,降低自己的评分。

“咳咳”杨戬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带有磁性的嗓音响起:“兄长所言不错,弟说的就是此事。帝辛身为人间帝王,不知圣母造人之恩德,无父无母亦无祖宗,此为不孝;不思成汤历代先王立国治国之艰难,大兴土木累及百姓,损天下以奉己身,全然忘记继位之时对列代先王之誓言,此为不信;不闻我人族薪火相传之精神,残忍好杀,诛妻戮子,此为不仁;今次召见兄长等四大诸侯,名为朝见,实为诱杀,此为不义……”

“如此一个不孝、不信、不仁、不义之人,如何配坐人王之尊位?”杨戬喘了口气,别有意味地看着姬昌道:“夏桀无道,商汤起而伐之,谓之义师。今帝辛之昏聩无道,远甚于夏桀,不知义师何在哉?”

姬昌被杨戬看着有点发毛,干笑着道:“贤弟,愚兄今年八十有五了,此去朝歌,必有七年囹圄之灾,有生之年纵然不至于客死他乡,但也没什么雄心壮志了,贤弟可莫要拿愚兄玩笑……”

杨戬早就知道,即便将来纣王杀了伯邑考,令他父食子肉,直至文王姬昌临终之前,西岐从未举起过反商大旗,直到武王姬发继位,西岐和大商才正式对立起来。知其心意,杨戬当下也就不再开玩笑,更何况,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过关没过关,心中稍微有些紧张。

“对了,刚刚听贤弟评说大王行为之时,贤弟说大王‘不孝’、‘不信’、‘不仁’、‘不义’,那是否对应着,贤弟认为君王应该具有孝、信、仁、义的品德呢?”姬昌突然开口问道。

“呃……”杨戬没想到姬昌会突然问自己这个,不由得有些愣神,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毕竟在前世,杨健作为引领了一波又一波复制潮流的骚话王,还是有着不错的文学底子的。

“不错,不过小弟认为,这些品德并不限于君王,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所以,小弟刚刚尚给帝辛留了三分颜面,不客气的说,他根本不配为人。”好像被姬昌打开了某些奇怪的开关,杨戬口嗨到停不下来。

“鸦有反哺之义,羔有跪乳之恩,若不孝,则与禽与兽相比,亦是不如,如何配为人哉?”

“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人若无信,则无以立身,亦不知其可为何事。”

“仁者爱人,以礼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到这里,杨戬指了指姬昌的胸口,“我观兄长,爱民如子,可以称作仁人了。”

姬昌摆手矜持地笑道:“愚兄只是尽自己所能,让治下的百姓们日子过得好一点,赋税少一点,脸上笑容多一点罢了。西岐百姓能像现在这样安安稳稳的生活,对内是散宜生大夫治民领政得法,对外是南宫适将军保民卫境有功,其实愚兄并没有做什么。”

“……”杨戬现在颇有一种教会徒……教会大哥,饿死贤弟的感觉,这才见面多久,姬昌就已经学会了以排比句增强语气,以骈体句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