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看到自责的姬昌掌中几乎溢出血迹,连忙阻止,安慰道:“兄长莫要过于自责,此‘炮烙’虽是妲己所提出,但此妲己却非彼妲己……”
“哦?贤弟何出此言?莫要安慰愚兄了。”姬昌不解地问道。
杨戬摆手道:“非是小弟安慰兄长,而是事实罢了。”
“弟有一天眼神通,能观千里之外,能知过去未来……”看着姬昌面露惊色,杨戬心底莫名松了口气,除了人心难测之外,终于有您老人家算不到的东西了,转而道:“原本的妲己乃是冀州侯之爱女,纵然说不上忠君体国,却也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女子,可现在朝歌王宫之中,却只有一个蛇蝎心肠的妖妇……兄长难道就不奇怪吗?”
“这……莫非……”姬昌有些迟疑道。
杨戬对着姬昌微微颔首:“不错,因为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更确切的说,苏侯的女儿妲己是人,而现在王宫中的妲己是只妖……”
“妖?”姬昌皱着眉头,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何方妖孽居然如此大胆,敢入大商王宫作祟?莫非不知雌雄双鞭的厉害么?闻太师虽已于年前出征,但以往昔战例来看,想来不过两三年便能回返朝歌,拨乱反正吧!”
杨戬听闻此话,不由得嘴角微翘,感觉直到此时,才找回了一点作为先知者的尊严:“兄长莫急,且听小弟一一道来。”
“小弟虽久居西川,但也听过闻仲太师的威名,可惜不知是何人布下了巧局,以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造反之事,行那调虎离山之计。小弟料定,纵然闻老太师神通广大,更能随时请出三山五岳的道友相助,但此一去,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方可回返朝歌,待到那时只怕大商已露倾颓之相……”
不给姬昌接话的机会,杨戬继续道:“弟知闻太师之能,若其能久驻于朝歌,恐怕还真的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惜啊,布局之人必有后招——如今反的是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到时可能就是东海一百零八路诸侯。如此,便可以再次调离闻太师这只给大商看门的老虎,到时帝辛便又会旧态复萌。试问彼时,成汤社稷焉有得存之理?”
姬昌默然,只觉得自己这位贤弟的话,条理清晰、逻辑鲜明,可以说是丝丝入扣,就好像亲眼所见一般。
“贤弟神通广大,兼之博学多才,出口成章,愚兄佩服,”姬昌拱手道,“却还不知那王宫之中的妖怪是何来路?”
“呵呵,”杨戬心中暗道:果然八卦也是人类的天性,我这刚认的大哥,不愧是能搞出《周易》的人物,他是真的喜欢八卦(狗头保命)。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说起来,这败坏成汤江山之妖,也是那帝辛自己作的死……”杨戬冷然一笑道。
“作死?哦”姬昌又从杨戬这里学了一个新的词汇,用自己聪明的脑袋记下这个新词汇之后,才追问道:“贤弟此话怎讲?大王……作什么死了?”
杨戬欣慰地看了眼姬昌,这种能够现学现卖的学习能力,不愧是能“拘而演《周易》”的文王。
深深地吸了口气,杨戬反复告诫了自己几遍“稳住别浪”“注意言辞”“祸从口出”之类的话,斟酌着说道:“不知兄长可还记得,帝辛在去年的三月十五日,曾经干了什么‘好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