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袁绍实是袁逢所生,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综合上面所说的“出后伯父成”一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袁绍可能是其父亲袁逢和袁成家里的某位女子“野合”所生,或者说袁绍是袁逢的私生子。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袁术一直看不起这个哥哥,二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甚至大出手。比如初平三年(公192年),兄弟二人就展开了一场刀枪的斗争,这一战袁术还来了公孙瓒和陶谦为自己助拳,但是袁绍和曹操联手给胖揍了一顿。
而老袁家兄弟不和还传辈儿,袁绍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袁谭、袁熙、袁尚,其中小儿子是袁绍的后刘氏所生,袁绍宠爱刘氏,对小儿子袁尚非常偏爱,就立他为嗣,这也为袁氏最终覆灭埋下了祸。
错失良机
其实袁绍当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一登天,但袁绍给错过了。
兴平二年(公195年),杨奉趁着李傕、郭汜内斗的时机领众人护卫汉献帝逃出长洛阳进发,这时郭图就劝说袁绍,让他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袁绍没有听从。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另一种记载则是沮授提出的让袁绍迎天子至邺城,以此假天子昭号令天下,但遭到了郭图和淳于琼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汉室衰微,难以振兴,况当前英雄各州郡,士卒动以万计,正所谓“秦失其鹿,得者王”,这时把天子迎接过来,么事情都要听他的,还要看他脸色,有事情还要上表请示他,服从就没了权利,不服从就是抗旨,这不是麻烦了吗?
后来沮授又次劝谏,但袁绍本就不听,结果让曹操捡了个大宜。后来曹操假天子昭号令天下群雄,好不威风,袁绍也因此后悔莫及。后来田丰又劝说袁绍趁机夺许都以奉迎天子,袁绍还是不听。
后来田丰还曾建议袁绍趁曹操攻刘备时兵偷袭曹操后方,袁绍却说自己的儿子病了,晚上闹觉离不开他,就没有同意,田丰听后也是摇头叹息道:“载难逢的机会,你却因为一个孩子而错过了,是可惜了!”袁绍也因此疏远了田丰。
建五年,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错一人
其实上面两点并不足以使袁绍迅垮台,开玩笑,毕竟袁绍也是坐拥四州之地,手下士卒几十万的大军阀,哪能这么易就垮掉呢!那么袁绍垮掉的本原因是么呢?
要说袁绍之所以一的走向渊,四个二带俩王一把梭哈,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正是因为此人的一个个“锦囊妙计”,导致了袁绍父子三人最终惨死场,这个人就是三国“第一谋士(郑重声明:这是个反义词)”郭图。为么说是郭图坑了袁绍一家呢?
如果有人问我三国时的第一谋士是谁,我还不敢妄下定论,因为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排。但要说谁是三国时最坑的谋士,我可以很自的说,就是郭图,为么呢?因为这个人跟着谁,谁就垮,几乎没有外,袁绍就是因为了他的鬼话最终走向覆灭的。
郭图最早是冀州牧韩馥的谋士,袁绍征讨韩馥时,郭图和辛评、辛评、荀谌、高干、张导等人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这些人也顺其自然的成了袁绍的手下。从此郭图是一路坑到底,直到把袁绍父子全部坑死为止。
如同上面所说,《三国》中郭图曾劝说袁绍奉迎天子,袁绍不同意,但也有记载说是沮授提出的这个建议,因郭图等人反对没能实现,咱们姑以《三国》的记载为。可是接下来郭图的表现的是有待榷了。
官渡之战前,袁绍军内部产生了分歧,郭图、审配极力主张战决。沮授等人则认为曹操原来,必定粮草不继难以久,而自己这边兵多粮足,就建议袁绍以逸待劳,久战拖垮曹操。也正是因为兵多粮足,所以沮授的话袁绍本就听不进去,他对沮授说道:“老子兵多粮足,他曹操几万人,老子有几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曹操那丫的淹死,你居然让我久战,这不是看不起我嘛!”
因此,袁绍就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决定和曹操来场大决战。郭图也趁机说了不少沮授的坏话,并奉劝袁绍不能给沮授大的权利,不然将来会不好控制。于是袁绍把沮授手里的军队分成了三部分,其中的两部分给了郭图和淳于琼。
后来袁绍虽然兴兵攻许都,但已经失去了最佳战机,这时田丰次建议袁绍久战,并建议他联络各地豪杰,选拔锐士卒作为奇兵袭扰河各地,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可是袁绍这个人就是死心眼,认了的事情那是雷不动,次否定了田丰的建议。田丰有些不死心,极力劝谏袁绍,也因此得罪了袁绍,他认为田丰的行为败坏军心,就把田丰给关起来了。
这可把田丰给气坏了,心想你不听我的建议就了呗,干嘛要把我关起来呢?这也不讲武德了。后来袁绍兵败而,认为自己没有听从田丰的意见导致了失败,怕笑话,就把田丰给杀了。
二月,袁绍发讨伐曹操的檄文:“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忠害良,专为枭雄”。
紧接着派遣颜良围困白马,结果颜良关羽给斩了,曹操迁徒姓撤向官渡。袁绍仗着人多势众,依然不把曹操在眼里,备渡河攻曹操,沮授次站出来劝谏,袁绍还是不听。沮授很失望,就装病不想随军渡河,袁绍不同意,硬逼着他渡河。
在官渡对峙间,因为许攸的亲戚犯了罪,留守的审配就把人给抓起来了,许攸害怕遭到诛连就去投靠了曹操,并献计使曹操偷袭了袁绍的粮草乌巢。而在此间,郭图则建议袁绍趁机偷袭曹操的大本营,于是袁绍派遣高览、张颌领重兵偷袭曹操大营,但没有下来。这时乌巢大败的息传来,郭图又向袁绍说这一战之所以失败,全是因为高览、张颌二人没有出力的缘故,因此迫使高览、张颌众投降了曹操。
就这样,在郭图的“锦囊妙计”之下,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损失了八万士卒,气大伤。
到冀州后,袁绍虽然迅平定了叛乱,但最终旧病发,于建年(公202年)忧愤而死。后来郭图等人又尊立了袁绍的幼子袁尚导致兄弟反目,最终袁绍的三个儿子相继惨死,郭图也处死。
在这里要提一下,袁绍的死当时也引起了轰动,冀州姓得知后是人人痛心不已,为其哭泣的不计其数,可见袁绍在姓心中还是一位宽厚爱民的明君。
绍为人政宽,姓德之。河士女莫不伤怨,巷挥泪,如或丧亲。
总结
郭图等人固然是导致袁绍失败的原因,但袁绍之所以失败,其本原因还是因为袁绍刚愎自用,疑心重,自作聪明听不进逆耳忠言,这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虽然沮授和田丰并不是三国时著的谋士,但如果袁绍一直听从二人的建议,以他当时的实力,我认为曹操不一定干得过他。那样的话必然会写,袁绍也不至于落得个“三国报幕员”之一誉了。
但没有如果,只有成败,袁绍的失败已成定局,无法变,但从他的失败,我似乎也悟出了一些道理:人万不能自作聪明,不能听他人谗言而蒙蔽自己的双眼,有些时自己的一时糊涂就可能毁掉一生努力换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