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右北平郡最北面,是我大汉研习秦帝国以来的长城,而右北平郡的中心地带,则是以当年燕国的旧边城横亘东西,分成了南北两部地区。”
“其中,右北平郡的十几万人口,大多数都集中在南部地区的徐无城、无终城、上垠城等地,而北方的俊靡城、兴隆城甚至说原来的郡治平刚城,现在加在一起,不过两万余人口,历来被人视为荒宪之地。”
“况且,这里靠近边境,逐渐的成为了鲜卑人与乌桓人的活跃范围,故而华虞、公孙瓒,都看不上这里,那么,我们为何不趁此机会,将那些冀州、青州等地来的流民,暗中的充实到那里昵?”
“那里土地肥沃,足以耕种,我们迁移过去的人口,既能充实当地,又能够开垦耕地,种植粮食,百姓安居乐业,我们也能有军需收入,岂不是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的给迁徙的百姓发钱,而是应该鼓励百姓,积极参与俊靡城一带铁矿的开采,仿效渔阳郡,我们官府以每天的工钱的形势,来给他们结算,岂不是大大的增加了他们的定居的积极程度吗?”
“如此一来,我们的财政负担,也会大大的减少,为了防止新的豪强大族的出现,我们可以规定,谁开垦的土地最多,就可以从这些土地里拿出四分,来赠给他们,剩余的六分,由我们驻军当地,展开军屯,将士们战时打仗,和平时耕种。”
“如此,百姓安居乐业,干劲十足,我们的将士们也能自给自足,减轻我们的军粮负担,不也是很好吗?”
“主公,为了增强他们的积极性,除了流民的安置以外,还应该重用当地人守护自己的家园,也就是以幽民守幽土,以幽土养幽民,这样,不也是能够最大程度的消除他们与外来百姓的矛盾吗?”
“主公借用防备鲜卑、乌桓的借口,秘密派遣驻军以及百姓前往,又有何不可昵?只要我们在北方稳住,不出两年,便是足以对那些燕国边城以南的右北平郡形成压力,而我们在平谷县一带也逐步的推行这样的政策,还怕公孙璜统治区的十余万百姓,不来我们这里吗?”
“到时候,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在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公孙璜,又岂会是我们的对手?不知主公认为此法如何昵?”
听过了荀或的这一番分析,华雄也是相当的佩服,不仅有商君变法,鼓励耕战这样的做法,更有招徕百姓,军屯自给的做法!
而且荀或所说的以幽民守幽土,以幽土养幽民,筒直就是一千多年后,明朝的袁崇焕在辽东时期,所说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朝前版本,荀或,果然是一个大才!
因此,此时华雄也是开口说道:“文若,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啊,欲速则不达,之前的我,的确有些心急,现在,也算是稳定了下来,就按你说的办,即可开始执行此策略,描向右北平郡。”
“主公谬赞了,对了,主公,您应该向幽州请求调拨了。”
此时,荀或也是笑着说道,闻言,华雄也是哈哈大笑了出来,因为他明白荀或的意思是什么,那就是,华雄既然已经说,自己的辖区朝廷免除了相应的赋税与徭役,可是,开垦土地、安置百姓、修缮城郭、训练军队等问题,哪一项离得开银钱与粮食、器械?
既然我是幽州下属的郡县,那么遇到困难了,你幽州牧华虞总不能坐视不管吧?所以,华雄必须定期要向华虞开口要钱要粮要军械辎重等必备的用度。
那么,如此一来,如果华虞给了华雄,别管给了多少,华雄都稳赚不赔,如果华虞不打算给华雄,那也没关系,我朝你要了你不给,别怪我没跟你打招呼,那么接下来我怎么去做,你也没资格来我这里指手画脚,反倒是更加的增加了华雄的额活跃空间,所以,荀或的这个提醒,也是相当的恰到好处啊。
而此时,大笑的华雄也是开口问道:“文若,刚刚你说有两策对付公孙璜,第一策是厚积薄发,政策优势,偷梁换柱,那么第二策昵?又是什么昵?”
“联结公孙瓒,让他交恶华虞,争取,让他们双方开战起来。”
闻言,华雄内心里也不由得笑了出来,荀或这小子,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这一边算计着公孙璜,一边又要拉拢着公孙璜,拉拢公孙瓒的目的实际上还是要算计公孙璜,另外在顺带捎上了华虞一起,这个小子,看来荀令君与历史上的记载,也还真的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出入啊。
“哈哈,文若,还请详细道来。”
“主公,就目前来看,幽州的三方势力之间,还是要属华虞最为强大,不说别的,人口,华虞的下属有着三百万人口左右,我们于公孙璜加在一起,不过一百五六十万人口,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比性,长此以往,我们是耗不过华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