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年——1142年 金人南侵。宋军柘皋一战驱逐金兵。宋金议和,以淮河为界。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杀。
岳飞撤兵而回,刚打下的地盘白白葬送。金兀术跟在岳飞屁股后面重回淮河北岸。
连折几阵的金兀术想把脸从地上拾起来,并没有在淮河北岸止住脚步而是亲率几十万金兵跨过淮河与宋军再次决战。
1141年,金兵气势汹汹杀奔建康。江南局势骤然紧张。
宋高宗急调各路兵马迎战。
他的作战计划是让刘锜在庐州拖住金军给宋军部署围歼金军争取时间,张俊和杨沂中正面迎敌,韩世忠和岳飞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金军,将孤军深入的金兀术一网打尽,让金军再不敢过淮河。
已经撤回长江南岸的刘锜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八字军渡江北上迎战金兵。宋军进驻庐州(安徽合肥)城南的东关,挡住金军的去路。
金兵惧怕刘锜的威名竟不敢与之对阵。金兵出兵骚扰东西,但就是不敢向南再迈出一步,害怕刘锜抄他们后路。
金兵认怂使宋高宗信心大增,命令岳飞从鄂州(湖北武汉)东进寿春,插入金军侧后,截断金军的退路。随后他命令张俊和杨沂中渡江北上,寻敌决战。他又让韩世忠从楚州(江苏淮安)西进,协助正面作战。
张俊的先锋官王德和杨沂中杀奔庐州去增援刘锜。三将会合后联手杀奔庐州。
金兵在柘[zhè]皋(安徽合肥巢湖市柘皋镇)集结十几万兵力迎战宋军。
杨沂中首先接敌,但旋即陷入苦战。王德立即亲率骑兵增援。他远远看到金军主帅正在阵前比比划划指挥进攻,立即张弓搭箭偷袭一箭。金军主帅应声倒地。王德大喜,挥军猛攻金军的右翼。金军大乱。战场形势立即扭转。
金军见势不妙,派出拐子马两路包夹宋军。杨沂中见状立即派出长斧兵支援王德。长斧兵如墙推进。金兵的拐子马在宋军的长斧兵面前威力全失,突破人墙时人仰马翻。
柘皋决战最终以宋军完胜而告终。宋军收复庐州。金兵败退濠州(安徽滁州凤阳县东)。
张俊、杨沂中、刘锜追至濠州。探马来报,金兵已经离开濠州北撤。杨沂中争功心切,一马当先杀奔濠州。没想到金兀术在濠州设下伏兵伏击追兵,重创杨沂中。宋军不敢再追。金兵安然撤回淮北。
因为岳飞没能及时赶到淮河,宋高宗合围金军的计划落空。
江淮之战双方总体来说打成平手。金兵虽然收复河南之地又打到长江北岸,但对宋军的优势已经不如以前明显。宋军虽然基本处于守势,但能守得住也说明实力有所上升。
实力此消彼长使金兀术明白征服南宋希望渺茫,不再动南下的念头。宋高宗认为金兵依然强大,不敢发动北伐收复失土。自此江淮无战事。宋金恢复对峙状态。
宋高宗在战后以论功行赏之名明升暗降收了韩世忠、岳飞、刘锜等将领的兵权。
金兵南下时,宋高宗令岳飞与张俊等人合围金兵。一向用兵神速的岳飞不知怎么的姗姗来迟。等他到了前线,金兀术早已安然北撤而去。
宋高宗把岳飞叫到京城,问岳飞你是怎么回事啊?我正月二十九叫你,你二月初七才动身。岳飞说着凉了,感冒咳嗽,休息了几日。
宋高宗不信,怀疑岳飞的忠心出了问题。
宋高宗一向不放心武将。他放权给武将是迫于形势,但时刻没有放松阶级斗争这根弦。现在局势好转,他迫不及待地“杯酒释兵权”。这也是第一次绍兴议和时定下的计划。他调几位大将进京任职远离军队。
宋高宗不想再打,让秦桧向金国求和。
金兀术告诉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你们一直说要讲和,而岳飞一直说要直捣黄龙府,到底什么意思呀你们?你要真心想和,那你先把岳飞杀了。
一门心思讲和的秦桧于是对岳飞动了杀心。
不过现代研究认为对岳飞动了杀心的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因为岳飞成为议和的障碍,对秦桧以及相权影响不大,对宋高宗以及君权影响最大。最想杀岳飞的人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
即使没有金国逼迫,宋高宗也早已对岳飞起了杀心。
首先宋高宗要和,岳飞要战,两人始终尿不到一个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