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简政之后还省下了大笔的财政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一举两得。
唐玄宗能够开创“开元盛世”主要得益于他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
唐玄宗和姚崇等群臣一起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治理灾害,普查“黑户”“黑田”,抑制土地兼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有一年,黄河两岸闹蝗灾。但见蝗虫飞来乌压压一片,遮云蔽日,落到田里,密密麻麻,无边无际。等到蝗虫吃饱喝得,别说青苗,连草都不见了。老百姓心疼得不得了,可又无可奈何。
面对灾情,姚崇建议组织百姓抗灾救灾。这在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时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天灾”属于“不可抗拒力”。蝗虫没法灭也不能灭。犯杀孽会得罪老天爷。
姚崇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认为人命大于天。他说服唐玄宗下旨灭蝗,规定:捕蝗一斗,奖粮一斗。中央一声号令,全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捕、烧、埋……虽然不能尽除蝗灾但尽力降低蝗灾的损失。
“由是连岁蝗灾,不至大饥”。虽然蝗灾连年但都没有引发饥荒。
这也算人力战胜了天灾。
这让人联想到六十年代“灭四害”——消灭老鼠、蚊子、苍蝇、麻雀(当时人认为麻雀偷吃粮食,是害鸟),规定一只老鼠尾巴换一支铅笔,10个苍蝇换一块橡皮。很快时间,“四害”几乎绝迹。
姚崇政绩斐然。但很可惜,“为政以公”的贤相姚崇最终却因为徇私不得不引咎辞职。他的儿子身为公职人员收受别人礼物受到非议。他的手下受贿被抓,罪当处死,他去和唐玄宗讲情。唐玄宗虽然看在姚崇面子上从轻发落,但从此对姚崇不满。姚崇识趣地向唐玄宗辞职,请求告老还乡。
姚崇辞职时推荐宋璟来接替他。唐玄宗也了解宋璟的为人和能力,同意了。
宋璟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从来不循私情,钉是钉铆是铆,一切都按规矩办。说话也比较直,比较倔,有时甚至搞得唐玄宗下不了台。但唐玄宗不以为忤,还赐他一双金筷子夸赞他的正直。
宋璟最大的优点是知人善任。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宋璟的本事就是能把每个人都放到一个能让他扬长避短的位子上。
比如说这个人有能力但说话做事比较楞,那就把他放到民风比较彪悍的四川去,以楞对横。另一个人比较柔,讲究以德服人,那就把他放到讲究仁德的河南去。
宋璟在组织原则方面比姚崇做得好。
唐玄宗递条子要求提拔自己老部下。宋璟毫不留情给予驳回,要求按照组织程序办事。
宋璟的堂叔打着宋璟的旗号希望组织给他开个方便之门。宋璟知道后立即以公文的形式通知相关部门按规章制度办事,同时宣布开除堂叔的公职。
宋璟主张政务公开,不搞暗箱操作。除非特殊情况不准密奏,有什么话都拿到桌面上来。百官奏事必须有谏官、史官在场,防止奸佞小人在皇帝耳边进谗言。武则天时代流传下来的告密风被禁止。
当时行贿受贿也成风。“姚十条”禁止百官接受下级馈赠的礼物就是想刹住行贿风。但是姚崇在位时间太短,这个任务并没有完成。宋璟接任后继续姚崇未完成的工作。他借唐玄宗之口勒令收受贿赂的官员把赃款赃物退回去。如果谁通过行贿获得升迁,那么他的官职也得降回去。
宋璟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人。一些人开始伺机报复。他们抓住宋璟一些把柄攻击宋璟。
宋璟脾气比较急,有时侯意气用事。他讨厌那些已经被判有罪却不肯认罪伏法而不断上诉的人,告诉御史台(监察部)谁敢上诉就关谁,一直关到死为止。
这个有些意气用事的决定造成了一些冤案。民间开始出现对宋璟的怨言。唐玄宗知道后对宋璟非常不满。我让你防止冤狱你却给我制造冤狱。唐玄宗开始动换将的心思。
随即宋璟又在“恶钱”处理上出现问题。
“恶钱”不是黑钱或者脏钱,而是假币。古代也有假币。只不过古代的假币和现在的假币有所不同。现在的假币是私自印的纸币,一文不值。古代的假币是私自铸造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足的铜钱,多少还值些钱。
古代的铜钱重量就是币值。唐玄宗时代发行的铜钱“开元通宝”大概4克一枚。但假币贩子用两克铜就能铸出一枚开元通宝。这种假币比真币轻一半,价值也就少了一半。也有些假币贩子用掺了锡铅的铜铸造假币。这种假币重量和真币一样,但含铜量少了很多。
币值跟实际价值脱节就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相当于现在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历朝历代都对“恶钱”严厉打击,或打或罚或杀,但“恶钱”依然泛滥。这不仅是因为“恶钱”贩子贪图暴利,屡禁不绝,也是因为“恶钱”进入流通领域后不好处理。如果ZF用好钱换“恶钱”,收回俩重铸一个,等于让ZF财政损失了一半的钱。如果ZF强行禁止“恶钱”流通,老百姓手里的“恶钱”花不出去了,等于让老百姓损失一半的钱。
宋璟上任后数次清理“恶钱”都没有成功。他下达禁止使用“恶钱”的命令后,先别说百姓怨声载道,市场流通领域的钱一下少了很多后交易都没办法进行。他让ZF购买民间货物以补充货币流通量,但是数量太少,杯水车薪。他又让ZF用粮食兑换百姓手里的“恶钱”,不知道是兑换价格问题还是兑换数量问题,总之也没起作用。最后他一着急,督促ZF严格执行禁止假币流通的禁令。这纸禁令一下激起了民怨沸腾。
老百姓手里都或多或少有些“恶钱”,禁令让这些钱就成了废物。百姓蒙受损失肯定不高兴。商业也受到影响,市场上货币出现短缺,交易不便。
没有合理有效的配套措施的禁令引起社会动荡。
唐玄宗归咎于宋璟,下令解除宋璟宰相一职,停止执行禁令。
宋璟做了三年多的宰相,黯然下台。
姚崇和宋璟虽然都以下课收场,但他们执政的这六七年还是政绩斐然。“不六七年,天下大理。”他们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