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不肯派兵汾北,让斛律光抢到了这个战略要地。斛律光悄悄离开宜阳,率军从晋州(山西临汾)南下包围了北周的黄河要塞定阳(山西临汾吉县),然后分兵抢占汾北要地。斛律光在西部边境地区步步为营筑城防守,“筑十三城于西境……拓地五百里”。
齐军的目标是黄河。黄河渡口如果被齐军夺到,不但宜阳的后路被截断,关中也将受到威胁。
宇文护急调宜阳部队北上去救定阳。周军增援部队杀入汾北后连克齐军数城。北齐急调段韶、兰陵王增援斛律光。
北齐三大名将再次携手作战。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聚齐。
段韶趁虚而入杀入宜阳,攻克了周军的柏谷(河南洛阳宜阳县南)。宇文护不得不派兵增援宜阳。段韶率军北上替换斛律光,继续进攻定阳。周军趁机进攻宜阳,连下北齐九城。斛律光赶到宜阳后挡住了周军的攻势,连克北周四城。
段韶猛攻定阳,就在定阳被攻克的前夕突然得病死了。兰陵王接替他继续进攻,终于攻克了定阳。黄河防线被齐军打开一个缺口。
齐军在胜势之下选择停战,没有乘胜杀入北周,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与朝中爆发内乱有关。
高纬的亲弟弟高俨在高湛生前非常得宠,担任尚书令、司徒、领军大将军等职,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高湛一度想改立高俨为太子。高湛死后,和士开在胡太后的支持下掌握了朝政大权。高俨逐渐被架空。和士开尤嫌不足,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军权。高俨终于被激怒,决定杀掉和士开。
高俨假传圣旨调动军队杀了和士开。
高纬又惊又怒,召斛律光率军进京,逮捕高俨。斛律光乐见和士开被杀,拉着高俨来见高纬,对高俨说:天子的弟弟杀一匹夫,不是什么大事。又对高纬说:高俨年轻,做事莽撞,年纪大了就好了。高纬将高俨痛打一顿,放了。
太后见高俨闯了祸,担心遭人报复,让高俨住进自己宫中。她怕有人下毒,吃饭时都要自己尝过才让高俨吃。
太后如此护着高俨,让高纬嫉妒。他想起太后和先帝宠爱高俨多过自己,曾打算废长立幼改立高俨太子,心中恨恨不平。
高纬假言打猎,邀高俨同去。高俨一露面就被人挟持到背静地方杀了。
太后闻讯赶来抚尸大哭,被高纬叫人强行拉开。
失去情人和爱子的胡太后开始向佛门寻求安慰,结识了沙门统(相当于佛教理事会主席)昙[tán]献。昙献是个花和尚,擅长房中术。胡太后经常去私会昙献,“日夜与昙献寝处”。
高纬听说太后跟僧尼私通还不相信。有一次去探望太后,见到两个尼姑长得非常漂亮,“悦而召之,乃男子也”。高纬相信传闻是真的,将昙献等人全部处死,将太后软禁在宫中。
再说定阳一战,北周又打输了。宇文护为他的刚愎自用付出了代价。
朝野对宇文护的意见越来越大,都认为他没本事,瞎指挥。再让他干下去,江山社稷都会毁在他的手里。连宇文护内部的人都主动向皇帝宇文邕靠拢,出谋划策除掉宇文护。
宇文邕一直在蹈光养晦等待时机,现在他认为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了。
572年,宇文邕借口太后酗酒,请宇文护入宫劝诫。
太后是宇文护的婶子。宇文护于公于私都有义务劝谏太后。宇文护不疑有诈,孤身入宫。
正当宇文护劝谏太后戒酒之时,宇文邕抡起手中的玉笏[hù]把宇文护砸蒙了,然后让亲信砍了宇文护的脑袋。
笏是古代君臣朝会时拿的手板,类似于现在开会时带的笔记本,有什么要汇报的事记在上面。皇帝的笏是玉制的。五品官以上是象牙板。五品官以下是竹板。玉笏有尺把长,很沉。
宇文邕让人把宇文护的儿子、铁杆亲信等都诱骗到宫里来,在大殿里把他们全杀了。
宇文邕没有兵权,只能用暗杀的方式解决宇文护。
他把宇文护和他的一党一举扫清之后,公布宇文护的罪行,宣布亲政。
他随后马不停蹄巡视各地,接见当地军政大员,大加赏赐,予以安抚。
朝野对宇文邕的做法也比较理解。皇帝登基十几年,都30岁了还不能亲政,搁谁也不能容忍。国内没有因为宇文护之死出现太大动荡。宇文邕很快稳定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