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兴献上的水泥功效显著,赏赐当然不会当场一拍脑门就当场下诏。真正比较重要的赏赐诏书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皇帝来决定内容,而是政事堂中的各位大佬们反复考量,结合水泥之后的观察效果,再由众多大臣们合议,最后给出一些选择项写成札子递给官家,如果官家不满意,再重新发回商量,如果决定下来之后才是正式起草下诏。
就算是开始起草下诏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结束的,需要先由知制诰(元丰改制后叫中书舍人)起草,这叫做“制词”。这时如果知制诰不认可诏书中的内容,完全有权力可以“封还词头”,也就是拒绝执行,如果没问题知制诰草拟完成之后再拿到官家这里“录黄”,也就是抄写在黄纸上面,同时签字画押用印,在这个时候诏书也有可能会被驳回。如果这里也没有问题,画押通过了就叫“书行”,录黄过的诏书回到了中书省由宰相签字,再发到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负责审核的是封驳司(元丰改制后为给事中),在这里也有封驳诏书的权力,当然录黄如果都没有问题就会签下自己的名字通过,这叫做“书读”。
一道诏书通过了“制词”“书行”“书读”这三关后,如果都没有发现问题,就可以成为正式的政令执行了。另外做为正式的诏书,还要有宰相的副署,宰相如果不副署依然还是无法产生效力。
有人可能要问,前面几道程序发现诏书内容不合适了可以封还,可最后如果诏书生效后再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还有没有办法?当然有!诏书生效后如果发现不合适了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台谏。台谏官员们拥有论政令得失、审查诏书乃至追改诏书的法定权力:但凡“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这些都在台谏言官们的职责范围,可以进行弹劾。
所以大家看到影视剧中皇帝们出口成敕,口含天宪,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或是想要办一件事,大手一挥大喝一声:“拟旨——!”然后随口报出一连串的官职、爵位、美人、土地房产、金银财宝出来,并且圣旨一说出来马上就成为拥有无上权力的法律,敢有违抗就是抗旨的大罪,这种情况也就只能是一笑了之了。这样的场景只能是出现在影视剧或是中,现实中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张玉兴和张惟吉今天露了个大脸,把一大车的水泥留在了宫里后就一起出了宫门。此时天色也还早,早朝刚刚结束,也就是大约后世时间的八九点钟的样子,两人带着几个军士随便在东华门外找了处脚店填了填肚子。
讲真宋朝的早朝制度尤其是这时间方面,只是体验了一次就真的是让张玉兴有些受不了,在海州这样的外面为官还好,一般都是天亮开始办公,但是在这京城中就不行了,天还没有亮就要爬起来上早朝,下了早朝也不过是天刚亮而已,然后才是回到办公地点开始视事,大多数官员都是这时候把带来或买来的吃食简单吃点填填肚子,就要开始一天的辛苦工作。
当然了早上起这么早相对来说下午下值的时候也早,一般衙门中没有什么要紧事的话,一到下午早早的衙门里就没有什么人了,只是这样的工作作息时间让张玉兴非常的不习惯,好在自己如今还不用每天来京城里面签到画押,只需要是每天天亮后才在城外的新作院开始办公,不过就算是张玉兴在城里办公,他现在也没有上早朝的资格用不着那么早到。
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饭后张玉兴才舒服的摸着肚子出来,自己在新作院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马上还得赶回去办公,当初刚开始计划时还觉得转炉没那么难,现在才发现事情绝不是想得那么简单,尤其是现在的制造加工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都是要用土办法将就着来。
张惟吉现在却还不能回去水泥院,政事堂那边估计在这两天还要找他询问一些详情,想来只有等到早上演示的时候,那些重新和的水泥全都晒干凝固了,效果让那些大佬们确定无误了才可能放他回到水泥院去。只要他一回去水泥院中,也是要再次扩大规模组织量产一大堆的事情要忙。
张玉兴告别了张惟吉后牵回了马出城,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直接回到了新作院中,如今转炉主体和两边的支撑架全都在同时建造中,不是用的精铁就是用的钢材打造,设计图纸已经完成了,工匠们只要按着图纸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