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官家,刚才我也说了,如今百姓所说的瘟疫其实在后世分为很多种,每一种的传播方法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当务之急要是先确定江南两路疫情的种类,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或是哪几种传染疾病,我才好根据情况提供防治方法。”
赵祯听完了张玉兴的话转头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了一旁的吕夷简,吕夷简见状马上捧笏说道:“回禀官家,老臣对瘟疫也不太了解,那本江南路递上来的奏章上也没有说明具体的病症,但是老臣知道随这道奏章一起来的,还有江南路的大夫上给太医局和翰林医官的文书,那上面应该写的有江南两路瘟疫具体的情况,不如官家把太医局的人叫来问问详情?”
赵祯忙又命人去宣翰林待诏医官,翰林医官在北宋时属于伎术官,相当于后世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伎术官每天专门有人轮值在翰林院中以备宫中有事相召,向他们询问各行业的专业问题,一般被称为待诏。
北宋的翰林院和翰林学士院(或简称为学士院)是两个不同的机构,翰林院属于入内内侍省,是由内宦们负责管勾,里面的待诏都是各行业的伎术官,算是高级技术人才,也算是皇家的专业顾问,可以使官家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更为了解,但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用来服务于皇家,比如高级珠宝打磨师给皇家制造精美的首饰这样的事。
这些待诏的俸禄其实非常微薄,于是在闲暇之时也会出来凭自己的手艺挣些外快养家糊口,张玉兴之前制出来的那些玻璃,有不少就是请的他们给打磨出来的各种透镜,制作出来一些简单的望远镜和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因为对玻璃的打磨成品要求极高,付出的报酬可不少。
只不过为了不让更多的人知道玻璃的事情,这些工具只是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使用,没有让外人知道,包括赵祯都不知情,甚至那些高价请来打磨玻璃的待诏,都只是对这种透明的琉璃原材料表示惊叹,却不知道那些东西的用途,。
翰林学士院内就全都是学士和舍人这种读书人中的人尖子,不过那都是以后的称呼,在宋朝初期时不用这种名称,现在对学士称为直学士院,舍人称为知制诰,学士为内制,知制诰为外制,总称为两制词臣,都是清贵文官,只有资历最深的高级知识分子才除授翰林学士之职,只要一经授职翰林学士,则入阁拜相有望,算是宋朝时宰相的储备人才。
唐朝的时候这两个部门其实是一个部门,统称翰林院,后来到了宋朝时认为学士这种高级读书人才,和各行业杂流人士处在一起不合适,这才分成了两个部门,即翰林院和学士院,实际上是宋时伎术官地位下降的体现,不但文官对伎术官们轻视,连在北宋饱受文官白眼的武官,也看不起伎术官,就连名将狄青都曾对军中来晚一步的随军医官直接鞭打辱骂。
同时做为伎术官还很难得到晋升,北宋各位皇帝都先后下诏限制伎术官的升迁,比如初期的磨勘制度,文官是三年一迁,武官是五年一迁,最早的时候伎术官都没有磨勘,后来才有了十年一迁,还有明令不得迁为右官,所谓右官就是武官,上朝时一般站在右边,这种诏书一下,彻底断了伎术官的快速升迁途径。
另外还有恩荫这种待遇也是不同,北宋时恩荫亲人子弟算是一种普遍的官员福利的一种,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可以大量的恩荫亲戚或后人,伎术官则只有做到了资深层次的院使,才能恩荫一人,并且必须仍为伎术官,相当于子承父业。
至于太医局则和翰林待诏医官不同,相当于医学和医政分开。为皇家服务看病的一般都是待诏,这些人都是当时医学界的翘楚,有些影视中表现的宋朝皇家一有病,就命人速去太医局请太医那是受到了其他朝代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