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转炉这边还是没有建造好,反倒是吕夷简派了人来通知他水泥窑已经建好了,整个水泥工坊的配套建筑都快差不多完工了,很快赵祯就会任命一名水泥工坊的院使,到时候张玉兴要负责指点他烧水泥的一应事宜。
这天下午,张玉兴从新作院下值回到皇庄的家里,和邬眉儿一起吃过了晚饭,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两人正在屋中说话,杏儿走了进来通报说外面有来前来拜访,已经被让进客厅等待了。
张玉兴换好了常服,来到了前院的客厅,抬头一看原来来找他的还是个熟人,正是之前经常跟在赵祯身边和他联系,后来赵祯亲政后奉诏出使党项的张惟吉。他的那趟出使使命非常轻松,只是向党项王族说明宋朝政权的一些变更情况,也好方便两方之间的外交联络,就算是这样回来后也算是出使有功。尤其是跟着他一起去的副使李用和,那可是赵祯的亲舅舅,做为副使跟过去就是为了镀金蹭功劳的,最后回来时竟然比他这个正使升的官都快。
说起来历史上的赵祯亲生母亲李宸妃就是在今年死于永定陵,赵祯则是两年后才会亲政,到最后也没有和自己的母亲生前见上一面。不过现在历史因为张玉兴的到来有所改变,赵祯提前三年就亲政了,还把亲生母亲接进了宫中封为皇太妃,之所以不是封为太后就是赵祯的身世因为刘娥还活着,为了照顾她的面子没有向世人公开。可能是因为母子团聚心情好了,李太妃虽然身体有些差,但依然活的好好的,反倒是太后刘娥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可能会在她前面先去世也说不定。
李用和前半生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差一点就饿死在街头,赵祯本来就觉得对他有些亏欠,对李用和的官职是想方设法的提升。再加上李太妃就这么一个弟弟,也是非常关心,自己有了什么好东西都赏给了李用和或是他的儿子李璋,可以说李用和是现在朝堂上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了,张惟吉能和李用和一起出使党项,走了这么一路下来也算是有了不小的交情,算是结交上了贵人了。
熟人见面自然好好叙叙旧,张玉兴让杏儿又简单弄来了两个小菜,拿上来一些好酒,和张惟吉坐下来边喝边聊极为高兴。
可惜张玉兴拿来的酒烈,张惟吉喝了两杯就不敢再喝了:“张兄弟的好意咱家心领了,聊天叙旧可以,这酒咱家可是不敢再多喝了,咱家今天还可还奉有官家的使命在身呢,可不敢因喝酒耽误了皇命。”
张玉兴知道张惟吉说得也是实情,便放下了手中敬酒的酒杯,对他说道:“以咱们两人的交情,也没有必要这么客气。这样吧,心中有事吃喝都不尽兴,咱们就先把正事谈完,然后再尽情的吃喝叙旧如何?”
张惟吉自然是欣然应充,把自己的座位向张玉兴靠了靠,这才探身压低了声音说道:“咱家被官家封为了水泥院的院使,这次来拜会你,就是奉了官家的意思,来找你问清楚,一是这水泥的制作配方,二是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张玉兴让张惟吉在这里坐着稍等片刻,自己转身来到了后院自己的书房。水泥和火药对现在的大宋太过重要,为了保险配方都是准备好了放在自己的空间,并没有放在书房中。等到进了书房关上了门,确定外面没有人跟过来之后,这才心念一动,从空间中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水泥配方拿出来,这才转身打开书房的门回到前院客厅。
等到张玉兴进了客厅中坐下来,把手中的几张配方递给了张惟吉,解释道:“这里有几张不同的水泥配方,最上面的是原材料最简单最容易做出来的,你回去后先按这个配方做出来,这个配方做出来的就足够我们使用了。其余的配方是加入了不同的材料,制作的难度要大一些,最终成品的功能也稍有不同,现在还用不上,不管是留在你那里还是放在官家那里,注意保管好就行了,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慢慢试验研究一下。”
张惟吉小心的接过了水泥配方,接着张玉兴又把最普通的水泥制作方法,按着配方上面写的详细给他讲了一遍过程。这种水泥就是用石灰和粘土为主要原料,按配方比例粉碎磨细后混合,此时的材料称为生料,然后进行高温煅烧,烧过的产物称之为熟料,把熟料和一定比例的石膏一起磨细混合,就算是制作完成了,过程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张惟吉脑子也非常灵便,张玉兴只讲解了一遍就完全记住了。
张玉兴又叮嘱了张惟吉一些生产环节和安全上的注意事项,让他先去水泥院中带领工匠试验,从配方到生产到成品,总是免不了一次次的试验,等到工匠有了经验熟练掌握了所有工序就可以量产了。好在水泥烧制还算简单,和张惟吉说定他们在水泥院中验收合格没有问题后,再把成品运到京城让赵祯和宰执们一起观看水泥的实际效果,到时候张玉兴也会在一旁观看把关。
张惟吉认真听完了张玉兴的讲解,把那些配方贴身收好,这些配方其实等他回到京城就会交给赵祯保管,配方内容很简单自己只需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去水泥院后为了保密并不会把配方内容告诉其他人,一切全靠自己的主持生产。
正事谈完了两人这才轻松下来,张玉兴让杏儿进来把酒换成了茶水,对张惟吉笑着说道:“你来之前我已经吃过晚饭了,这桌上的两个小菜我也吃不了多少,你有皇命在身,一会儿还要赶着回去复命,我就以茶代酒,敬张院使几杯,祝院使这次差事一切顺利。”
张惟吉算是张玉兴认识的比较早的人,虽然是名宦官,但是北宋的宦官多有出来领兵打仗之人,阴柔之气很少,武官的气势反倒多一些。张惟吉就为人较为豪爽,张玉兴刚来之时从来没有在自己面前摆过架子,和自己也比较投机,在不少地方帮过自己,张玉兴就一直拿他当自己的朋友看待。
两人又聊了很长时间张玉兴才亲自把张惟吉送出了门。随后一段时间张玉兴每天还是忙着转炉的事情,偶尔会被吕夷简派人叫到京城之中,向他询问一下转炉的建造进度,这是赵祯在朝堂上一直关注的事情,张玉兴也没有上朝的资格,就由吕夷简代为转答。
张玉兴也会问起火药作坊和水泥院的事情,由于火药被张玉兴说的威力这么历害,尤其是以后除了修路时需要开山碎石之外,可能会主要应用在军事方面,出于慎重考虑,吕夷简都没有插手其中,而是赵祯派皇城司的人在秘密建造工坊,同时悄悄的屯积火药生产的原料,等到作坊建的差不多之后,可能会把弓驽院中的火药作中的工匠转移到新的火药作坊,一切都就绪后赵祯可能会派人联系张玉兴去指导具体的火药生产,反而吕夷简这里并不知道进度如何。
张玉兴是八月十四回到的京城,从八月十五过了没几天张玉兴就开始担任铁案推官,在新作院中主持转炉的建造工作,现在已经足足过了二个多月,到了十月底的时候,这座转炉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关键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要用到钢材,可是北宋时期的炒钢法出的钢一是产量小,二是很难达到张玉兴的要求,就算是最后张玉兴一再降低标准,希望成功炼出钢之后再想办法整改,可是又不能把转炉的整体质量降的太低,万一在炼钢的过程中引起重大的事故恐怕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最后转炉制造的进度还是提不起来速度。
张玉兴这边的高炉建造没有什么起色,张惟吉那边的进度到是进行的飞快,派人来给张玉兴传消息说是水泥已经烧制成功了,而且还在水泥院中进行了实际验证,水泥凝固后结成的水泥块硬度非常不错,已经运了一批水泥成吕进了京城,打算在宫中早朝朝会上当面给官家及众大臣演示,并且来人还通知了张玉兴,说是张惟吉想让他明天早朝时一起过去,就连进宫的事宜已经给他全都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