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众人辛苦的紧赶慢赶,路上也没有出什么事情就不再多说了,终于是赶在八月十四这天众人坐着一条大船顺过汴河进入了京城汴梁,张玉兴自己在京城汴河码头下了船,让学生们陪着邬眉儿坐船先回皇庄,自己则要去流内铨里述职。
等到张玉兴把一切程序办完出来,已经是太阳西垂了,归心似箭的张玉兴也没有在京城里面多耽搁,直接找了个马车匆匆出城回了皇庄。
这一次离开足足过了一年才回来,在马车上远远的看到夕阳里的庄子,张玉兴心里也有些激动,自己这次回来后打算在京城里面再置办个宅子,但是这个庄子是自己白手起家的地方,有些特殊的感情在里面,这里已经算是自己在大宋朝的一个家了。
等到张玉兴下了马车一进了庄子里,一路上得了消息的庄户们全都过来打招呼,热情的不得了,一直簇拥着他回到自己的家里都没有离开,很快张玉兴的家里就被乡亲们塞满了鸡蛋、猪肉、鱼肉、羊肉还有各种水果,张玉兴估计自己再加上邬眉儿姐妹就算是放开了吃,只怕放坏了都吃不完,可是乡亲们却不管这些,不收下自己送来的东西就不走,最后只好无奈的看着乡亲们把东西全都放在那里。
这一年来张玉兴虽然没在皇庄,但是以前留下的生意并没有停下,尤其是肥皂和香皂,如今生意规模越来越大,皇庄的北面几乎全让工坊给占完了,庄子里几乎所有的壮劳力全是在工坊里面作工,其他庄户农闲时也可以进去打零工,有时甚至田里的农活自己家做不完就花钱找外面的人来田地里帮忙,自己却在工坊里面干活。没办法,工坊里的活相比农活还是要轻松简单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工坊里的工钱更多一些,老百姓在这上面的账算的比谁都仔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坊里作工几乎发的全是铜钱,就凭这一点,凡是在工坊里作工的未婚青年全是这附近乡里待嫁女子最青睐的对象。
如今京城里的店铺已经不再做零售生意了,只当成一个在京城的联络点,方便迎接各地的商人做批发生意,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排着队下订单,庄子上又专门在汴河离皇庄最近的地方修了个专用小码头,肥皂和香皂生产出来后由皇庄根据订单从码头这里发货,装上船沿汴河运到京城中交接,再由这些商人们转运到全国各地。
现在这门独家生意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规模一再扩大,利润也越来越多,张玉兴这一年来没有呆在庄子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体挣了多少钱了。做为肥皂生意唯二的老板(当初说好了里面有赵祯的份子,只是当时赵祯没当回事,估计已经忘了这回事了吧),张玉兴自己并不是个小气的老板,给庄户们发的工钱是一涨再涨,过年过节的福利也是变着名目的发给大家。
不止是工坊里,庄子里的养殖业规模也上来了,庄户自家院子就养了些鸡下蛋,其余的大头都在养殖场里,主要是因为全村里的壮劳力全在工坊,老人妇女们都在养殖场里忙活了,大家轮流来照看,就连孩子们也经常被拉过来帮忙,乡下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就什么活都能干了,最少也要去外面玩的时候打些猪草回来。
养殖场张玉兴是算在整个庄子名下的,一直坚持给庄户们按比例分红,尤其是一到冬天,这里的猪羊肉那可是京城一绝,个顶个的肥壮,每天庄子上拉到城里的肉不卖完,其他人的肉就卖不出去。养殖场的利润也不小,一部分是分给庄户们的实钱,也有一部分是各种肉和鸡蛋,只要是皇庄里面的庄户,每家都有。随着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一部分的分红也是水涨船高,不像在工坊打工只有工钱和福利,这些分红对大部分庄户来说也是一个大进项。
有了这么多的收入庄户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带来这一切变化的张玉兴就越发的感激,更别说庄子上还有几十个孩子跟在张玉兴后面免费学知识,虽然庄户们大多没什么文化不懂张玉兴到底教的是什么,根据一路跟去海州的学生回来后和那些在家里请先生教的东西一对比,明显是看不上那些只会开口背经典的学生了,同时这些学生们也开始有了派别之分,认为只有去了海州跟在张玉兴身边的学生才算是张玉兴真正的弟子,有些甚至开始排斥之前没去的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