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僖子,就是陈僖子,叫做陈乞,是陈桓子陈(田)无宇的儿子,田武子田开的弟弟。齐景公在位时,田乞开始进入官场,担任大夫之职。
时间过得很快,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阶段了。
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期间,距今49年之前。
齐国的晏婴到晋国出差,为晋平公办理订婚的事情的时候,出访了晋国,晋国的大臣叔向问晏子现在齐国的情况,晏子当场回答:
“已经是末世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齐国将属于陈氏,田氏虽然没有大功德,但却用公家的小量器收私贷,对百姓有恩德,所以百姓爱戴他。”
这就是说:
田乞征收百姓的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贷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贷出,对百姓施行阴德,而齐景公却不制止他。因此田氏家族深得齐国民心,宗族势力日益强大,百姓思念田氏。
你看,这个陈桓子的儿子也很厉害,很会收买人心。他继承了爸爸的光荣传统,继续收买齐国的人心,晏子已经预见到了这个结局,但是已经是尾大不掉,很难撼动陈氏了。
其实,现在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反叛晋国,齐国之所以掺和进来,支援这个家族,也是陈乞倒的鬼,至于渊源,前面已经分析了,这里就不多说了,他劝齐景公说:
“范氏、中行氏多次对齐国有恩德,齐国不能不援救他们。”
齐景公才开始为了这两个家族与晋国互掐起来。
直到,齐景公死亡以后,根据齐景公的临终遗言和安排,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拥立了齐景公庶出的小儿子齐晏孺子为国君,这就是现在发生的事情了。
田乞对齐晏孺子继位之事很不高兴。
他想拥立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阳生为国君。因为公子阳生一向与田乞相交甚欢。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春天。
齐晏孺子被拥立上台后,田乞开始低调做人,假装讨好托孤大臣,也就是按照齐景公指示拥立国君的高昭子、国惠子。
高昭子、国惠子能够得到田乞的支持,当然很是高兴,毕竟田氏势力很大,口碑很好,田乞每次上朝都随侍在他们的车上,假装混个关系好,相互称兄道弟,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是,每次田乞跟着进朝都会,在车上向二人说起大臣们的事情时候,他开始挑拨离间了,他说:
“大臣们都很骄傲,都人人自危,想策划动乱。一点也不把你们放在眼里,不会听从你们的命令的,他们都说:您们二人担任国相,得宠于君主,必然会逼迫他们的,为何不趁机除掉他们。二位大人要早作准备,及早的考虑对策,要干,就全部消灭,斩草除根,犹豫不决就是最大的祸害”
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高昭子、国惠子也慢慢的存下了这个心思,逐渐和其他大臣疏远了关系,只不过引而不发罢了。
等到了朝堂上以后。
陈乞(田乞)就开始走到在其他的大臣中间,并悄悄的对大臣们说:
“二位相国都是虎狼啊,他们要是看到我和你们交好,一定会杀死我的,但是我不怕,要不现在我就站到大夫们的行列中。”
然后就站到大夫们的行列中。
其实,他本身就应该站在这个行列中,但是被他一忽悠,好像是他坚贞不屈,勇于和权臣作斗争的样子,一下子,就成了大臣们的模范一样。
开完了朝会后,他就和大臣们私下说:
“这两个人要作乱了,他们依仗着国君的宠信,要谋害你们啊,国家之所以多难,就是因为个别的大夫们,受到特别的宠爱,而他们为了保持这种宠爱,必定会谋害不听从他们话的大臣,只有把他们全部的除掉,才能的到安全。
而且那个高昭子太可怕,趁他还未发难前,要抢先动手,等着犹豫不决行动晚了,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的话,重复一千遍,同样也是真理。
所以说,中间瞎叨叨的人,是很可怕的,那些处在两头的人可能并没有什么,但是被中间小人一忽悠,事情就变了样,都变成没有道德的人了,关键是事情不要道听途说,要自己亲身的去感受,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夫们早晚被陈乞忽悠糊涂了,就听从了田乞的话。
鲁哀公六年,六月,田乞、鲍牧与大夫们带兵进入齐晏孺子的宫中,准备挟持国君,高昭子闻讯后,与国惠子前往营救齐晏孺子。于是双方在齐国的一条叫做“庄街”的大街上,进行战斗,最后,高昭子、国惠子二人被彻底的打败了,总归是大臣们人多势众。
田乞的部众追击他们,国惠子投奔莒国,高昭子等人逃亡了鲁国。
同年八月,田乞击败国、高二相的势力后,他反而成了齐君的新权臣,但是这毕竟不是他拥立的国君,一旦在出现一个反复,恐怕他也会是流亡的局面,还是要找一个自己能控制的国君,才是最安全的结局。